第116章 不给人看的神灵,又会……

幽云十三州?

这五个字倒是让崔云昭意想不到。

她仔细看了大家对这画工的描述,不由蹙了蹙眉:“怎么竟是扯到了幽云十三州?”

夏妈妈面色也不是很好。

幽云十三州自从昌隆九年被割让给北方哈塔部族后,就再也没能收复回来,后来厉戎剿灭哈塔部族,成了幽云十三州的实际主人。

不过局势动荡,就连骑兵强盛的厉戎也没办法全数控制幽云十三州,其中的燕州和晋泽因为防守艰难,直接被厉戎放弃,只强守幽州和云州。

其他九州都是小州府,且贫瘠凋敝,两方人马都不很过分争夺。

几十年间,在幽云十三州上的战事频繁,百姓无以为继,民不聊生,很是惨烈。

民生不继,以至文脉崩断,想要再去寻会画千蕊金的画师难于上青天,是生是死都未可知。

夏妈妈沉默片刻,道:“小姐,当年幽云十三州被割让,许多人都逃了出来,这位画师及其家族,可能也一早就离开了幽云十三州,乱世之下只能做这样的差事聊以糊口。”

崔云昭点点头,以为夏妈妈所言甚是。

她想了想,看向桃绯,道:“你去给瑞家帮再下一个单子,就单独查这画师,其他的不用管了”

桃绯福了福,口中称是,立即退了出去。

崔云昭又看了看那折子,同夏妈妈道:“妈妈,我想去看一看这三家灯铺。”

夏妈妈就说:“好。”

事情定下,崔云昭便又多吃了两个小笼包,然后才放下筷子擦了擦嘴。

“上午就去吧,也不知一天走不走的完。”

夏妈妈便道:“若是要去看灯铺,得换身衣裳。”

崔云昭看了上面的地址,点头道:“好。”

因那灯手艺很一般,不好不坏,大约都是普通百姓在采买,因此灯铺的地址都不在闹市区,往往位于偏僻的民居。

换句话说,都是穷苦人住的地方。

崔云昭以前从未去过那样的地方,这还是头一回去。

她换了一身普通的棉麻料子,衣裳是浅青色的,一点绣纹都没有,手上的首饰都取下,倒是显得很素雅。

早起本来就没梳头,她直接让梨青给她在脑后盘了个发髻,显得干净又利落。

等她这边打扮完,夏妈妈也换了一身衣裳。

崔云昭想了想,还是叫了王虎子,三人便一起出门了。

马车上,夏妈妈看着崔云昭白皙的脸,微微摇了摇头:“小姐太白净了,便是穿了这身衣裳,旁人也不会信的。”

崔云昭笑笑:“不信就不信吧,只要别太扎眼就好。”

能做灯罩灯笼的这三家工匠,有两家都在城南瓷器坊,还有一家在城西瓦窑坊,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穷苦工匠的住处。

他们先去的城西瓦窑坊。

瓦窑坊道路狭窄,不能通行,马车没有直接进入瓦窑坊,只能在巷前停下,三人下了马车。

宿明木压低声音道:“九娘子,小的就在此处等,若有危险立即出来。”

他不方便跟进去,若是跟着进去就太扎眼了。

“应当不会有什么危险。”

崔云昭点点头,笑了一下,挽着夏妈妈的手进了巷子。

这条巷子比她想想的要低矮得多。

里面都是草棚和棚屋,道路两侧夹杂着不少瓦窑,都是用来烧制陶器的小作坊,除此之外,还有木匠铺子,灯笼铺子,蜡烛铺子等等,都是做百姓们日常所需之用。

这些工匠都是匠籍,他们常年住在这里,以瓦窑为生,世世代代都不离开。

故而这边的窝棚虽然相对繁荣的伏鹿有些破败,却比之前博陵城门口的棚屋要好得多。

崔云昭第一次来这样的地方,看着脚下车辙痕迹明显的土路,不由叹了口气。

夏妈妈知道她不是嫌脏,问:“怎么了?”

崔云昭看着有许多孩子在门口帮着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差事,看着老人们狗搂着脊背,在昏暗的屋檐下做活,轻轻抿了抿嘴唇。

即便如此,他们的家中也能闪现一角佛像的掠影。

苦到深处,只能祈求神佛。

崔云昭靠了靠夏妈妈,声音很低,如一缕风飘入夏妈妈的耳中。

“总要改变的。”

这一切,总要改变的。

匠人们靠手艺吃饭,其实也可以活得体面,而非这样世代蜗居在瓦窑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

崔云昭并非看到任何苦难都要难过的圣母,她只是忽然意识到,霍檀登基为帝,一统中原的责任有多重。

因为他改变的不是一个人的命运。

是整个中原大地,乃至以后数万万子孙的命运。

这条巷子里,也不仅仅是匠籍。

还有在城里过不下去的穷人,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他们挤在这里,帮着那些瓦窑作些短工,换得一日餐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