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会有这一天吗?

从瓷器坊回来,崔云昭难得陷入沉思。

她前世一直缩在宅院里,从未出去看过,她看不到别人的艰辛,也看不到百姓的苦难。

她就如同笼中雀,被精心喂养着,却依旧病入膏肓。

前一世的崔云昭,前半生活在崔氏,后半生活在霍家,即便和离之后,她也依旧没有独自飞出去看过。

她从未主动踏出去一步。

当然,前世的她病了,因为白头煞的缘故她的心病入膏肓,可她确实从未主动去了解世情。

享受荣华富贵,却没有任何付出。

现在想来,都很是惭愧。

夏妈妈见她面色沉重,便想安慰她几句,刚要说话,外面便传来脚步声。

很意外,霍檀竟然忽然归家了。

崔云昭和夏妈妈都很惊讶,崔云昭忙迎上前去,问:“怎么了?可是出了事?”

霍檀原本也要说话,可目光所及,却见她换了一身寻常百姓常穿的棉麻衣衫,不由愣住了。

“娘子,你去了哪里?怎么这个打扮?”

他第一次见崔云昭这样打扮,不由有些新奇,看得不错眼。

崔云昭没回答,只是追问他为何回来,是否有事。

“我今日正好回城寻访,时间凑巧,便回家用午食,没有旁的事。”

“你别担心。”

霍檀大抵也知道家里发生的事情太多,以至于崔云昭颇为谨慎,甚至有些草木皆兵。

他并不认为崔云昭小题大做,只是心底里依旧有些自责。

若非家宅不安,否则崔云昭又如何会这般呢?

他握了握崔云昭的手,牵着她一步步回到卧房,扶着她坐下之后,才低头碰了一下她的额头。

这个动作仿佛是夫妻两个之间心照不宣的亲密,额头轻轻碰触,不轻不重,却是直达灵魂的安慰和亲昵。

崔云昭眨了眨眼眼睛,片刻后才松了口气。

“没事就好,是我太紧张了些。”

说到这里,她便同霍檀说了今日事。

霍檀听得很认真,直到崔云昭说完,他才开口:“此事如果牵扯到幽云十三州,就有些麻烦了,不过倒也不是不能查一查。”

他动了动手腕,崔云昭才发现他手腕上绑上了新的袖里箭。

“什么时候做的?”

她没有随意去碰触,只是指着问了一句。

霍檀笑了一下:“我队伍里有个老长行,无意中得知他会做这些奇技淫巧,我便把他升为押正,让他带着几个手巧的年轻长行研制武器,倒是有些成就。”

他指了一下袖里箭:“这袖里箭比以往的袖里箭威力更大,一次可以发三发针箭,发完一轮之后,还可以发两轮,若是时间充裕,可以再补再用。”

崔云昭便明白,这是可以循环往复使用的武器。

她笑了一下,心情忽然就放松许多。

无论世情多艰难,无论眼下的日子多难熬,她似乎都不能太过焦急,好事多磨,他们只要一直坚持,总有成功之日。

中原腹地,战乱多年,礼崩乐坏,权反在下。

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梨花婶家里的悲剧,瓦窑坊中的贫困,或许今年,明年都不能改变,可以后呢?

总会有柳暗花明的那一日。

若是就连他们自己都失去信心,那些没有任何能力的普通人,又何以为继?

崔云昭忽然舒了口气:“今日见了太多事,我心情不好,有些沮丧。”

“可是看了夫君这袖中箭,我倒是觉得一切都在慢慢变好。”

霍檀握住崔云昭的手,一把把她抱进怀中。

“皎皎,还有我呢。”

“只要我还在,我就不会退缩,会一步步坚定往前走,所以皎皎,你不用怕。”

崔云昭靠在他怀中,慢慢点了点头:“好。”

说到这里,霍檀便道:“那位王灯匠说,来者有些大舌头,笼和浓说不清楚,对吗?”

崔云昭点头。

霍檀思索片刻,道:“我记得平南一代的人,说话似乎有这个习惯。”

平南紧邻武平和燕州,是武平的防守要地,若是平南当地人,此事似乎又跟幽云十三州扯上了关系。

说到这里,夫妻两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郑重。

霍檀忽然叹了口气。

“我原以为,只是家里的小事,倒是没成想会牵扯到这么多人事。”

崔云昭思索片刻,道:“也可能只是机缘巧合。”

“毕竟,老太太不可能牵扯到什么幽云十三州的事情,而那几盏灯罩,很可能是她特地买回来的。”

“买卖本来就不问出处,这灯盏何处来,往何处去,都未可知。”

霍檀眉头微松,也稍微放松了下来。

“确实是这个道理。”

崔云昭心情好转,思绪回笼,不徐不慢地道:“幽云十三州本来就因为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能逃回中原的都逃了回来,但他们一旦回了中原,就会成为流民,作为流民能做什么正经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