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本钦差要屠了壶里部(第7/8页)

汤氏出了一个卫指挥使汤定邦,再加上汤氏族人在军中、地方府衙之中皆有任职,不敢说掌控了榆林道的方方面面,可是也安插了不少人。

正因为如此,汤氏才会被称之为榆林道第一家族,才能够同关外异族进行种种的交易而没有被官府所阻挠。

只是此时的汤氏府宅已经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整个府宅被大军所包围,可谓是包围的滴水不漏,任是谁都休想从府宅之中逃脱。

一队锦衣卫如狼似虎一般冲进了府宅之中,首先抓的就是汤氏的核心族人。

一众汤氏族老甚至都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便被从各自的院落当中抓了起来。

就算是有在外的族老,同样也派了锦衣卫前去抓捕,保证不至一名汤氏族人走脱。

县衙的大牢此时已经是人满为患,为此李桓不得不下令将汤氏一处庄园清理了出来,用来关押汤氏族人。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查抄汤氏的家财,城外尚且还有十几万百姓嗷嗷待哺,徘徊在生死线上。

汤氏偌大的产业,所囤积的粮食按照身为汤家账房的韩乐所言,汤家几处粮仓所囤积的粮食足足有三四万石之多,比之朝廷所调拨的赈济粮还要多出许多。

李桓、杨一清、丁德朝等几名官员站在汤氏的一处粮仓之前,当仓库打开来的时候,一众人看着那填满了仓库的金灿灿白花花的米粮,再想到城外那无数百姓生生饿死的情形,但凡是心中还有良知之人,皆忍不住咒骂汤氏。

如果说汤氏囤积粮食不肯拿出来救济灾民,那倒也罢了,毕竟粮食是人家的,人家想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关键汤家囤积了如此之多的粮食,竟然还勾结鞑靼人,去打受灾百姓救命粮的主意,这便是丧尽天良了。

尤其是丁德朝看着那满仓的粮食,想到自己一次次登门想要求汤家能够拿出几百石粮食救济灾民,都一次次的被身为汤氏家主的汤定国所推脱,说他们汤家人口众多,许多族人都吃不饱饭了。

那么谁来告诉他,这满仓的粮食又是怎么回事,就算是他们汤氏所有族人敞开了肚子去吃,又能吃掉多少。

深吸一口气,丁德朝向着李桓拜了拜道:“还请钦差大人允许以这些抄没的粮食救济城外灾民。”

丁德朝清楚朝廷自有法度,这些粮食乃是抄没来的赃物,不是谁想动就能够动的,没有李桓的允许,在这个关头,还真没有人敢去动这些粮食。

李桓闻言看了丁德朝一眼,微微点了点头道:“好,本官便将汤氏抄没来的粮食尽数交由丁县令你来监察派发,希望丁大人你能够好好的利用这些粮食,救济灾民。”

李桓话音落下,丁德朝便噗通一声跪倒在了李桓面前,脸上满是激动之色,颤声道:“多谢钦差大人,下官……下官代绥德百姓拜谢大人。”

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李桓、杨一清等人听到动静不禁皱了皱眉头,循声望去,就见一名乞丐被几名锦衣卫给拦了下来。

“我要见钦差大人,我要举报!”

李桓几人走了过来,目光落在那乞丐身上,乞丐衣衫破烂不堪,可是如果仔细看的话却能够发现,此人身上隐隐有一股煞气,与其说是一个乞丐,更像是一名军中悍卒。

皱了皱眉头,李桓道:“本官便是钦差李桓,你是何人,举报何人何事?”

几名锦衣卫虽然说还拦在那乞丐之前,但是却松开了乞丐。

乞丐看到李桓还有杨一清等官员的时候,忽然之间拜倒于地道:“小的大明延绥镇三郎口守卒伍长石二郎,特向大人举报上官汤夜勾结鞑靼人,杀害同袍,纵敌入寇……”

虽然说已经知晓了汤家同鞑靼人勾结的消息,也能猜到鞑靼人越过关卡必然有汤氏之人做为内应,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证据。

没想到竟然有三郎口的士卒幸存下来,并且前来举报指证汤家同鞑靼人勾结之事。

深吸一口气,李桓大步上前,一把将石二郎扶了起来道:“好,汤氏与鞑靼人相勾结,本官同三边总督杨大人已经下令将之抄家灭族,现在有石伍长你这当事人指证汤氏之罪,定可以将汤氏一族的罪名钉死坐实。”

石二郎闻言忍不住颤声落泪冲着李桓拜下道:“小的代惨死的同袍拜谢大人。”

李桓连忙将石二郎扶住道:“石伍长千万别这么说。”

看了石二郎一眼,李桓道:“本官意欲率军杀入草原,屠了壶里部,不知石伍长可愿随行……”

石二郎闻言,眼眸之中闪过惊喜之色,颤声道:“小的愿往,只要能为众兄弟报仇雪恨,便是让小的去死,小的也愿意。”

李桓拍了拍石二郎的肩膀,冲着一名锦衣卫道:“带石伍长去梳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