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本钦差要屠了壶里部(第5/8页)

也是汤定邦运气不好,遇上了李桓这位实力高强的钦差,再加上他这位文人中的异类,这要是换做其他的文臣总督、钦差的话,说实话,以汤定邦的实力,突然暴起之下,还真的会被其得逞。

李桓坐在那里,看着扑向自己的汤定邦,嘴角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抬手将手中的茶杯一推,顿时茶杯飞出,随着一声惨叫,汤定邦再次倒飞出去,重重摔落在地。

几名总督亲兵上前,长刀出鞘,架在了汤定邦的脖颈之间,与此同时,汤顺、汤定国几人也尽数被拿下。

李桓目光扫过一众人,看了被擒的汤定邦等人,目光落在杨一清身上缓缓开口道“杨总督,可否随李某私下一叙。”

杨一清闻言眼中露出几分诧异之色,不过闻言当即便点头,起身跟着李桓向着边上的偏厅走了过去。

李桓、杨一清二人走进偏厅之中,而外间的大厅之内一众官吏还有乡绅豪强则是一个个面面相觑,看着被拿下的汤家众人,心中不由生出几分忐忑来。

尤其是他们不知道这会儿杨一清、李桓这两位陕地最高的官员私下里在商议什么,此番汤家勾结鞑靼之事事发,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不知道将会有多少人掉帽子,甚至掉脑袋。

其他不提,反正亲近汤家的官员怕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至于说汤家之人就更不要说了,必然会被朝廷斩草除根以儆效尤。

不管这些人心中如何惶恐,如何想,偏厅之中李桓向着杨一清点了点头,二人落座。

杨一清捋着胡须看向李桓道:“不知李大人有什么话要同下官说?”

李桓看着杨一清道:“杨总督以为此番汤氏一族勾结鞑靼人入寇,劫掠朝廷赈济粮,要如何处置才好?”

听李桓提及此事,杨一清神色一正道:“理当抄家灭族,族灭之,如此方可震慑人心,方对得住那因为汤家而身死的数万百姓。”

李桓眼中闪过一道冷冽之色道:“难道只清算汤家吗?”

杨一清不由的愣了一下,诧异的道:“当然还要清楚汤家在军中、地方上的党羽,这些人皆与汤家同罪,非严惩不可昭显王法昭昭。”

显然杨一清以为李桓是想要惩治那些同汤家相勾结的官员、豪绅,对于那些官员、豪绅,杨一清同样是无比厌恶,自然不会给他们说什么好话。

只是李桓闻言却是摇了摇头,看着杨一清道:“杨总督却是忘了这大案之中的另外一个主角啊。”

杨一清颇为不解的看着李桓,心中思量万千,却是实在想不出李桓所指为何!

深吸一口气,杨一清冲着李桓拱了拱手道:“下官不太明白,还请李大人明言!”

李桓冷冷的道:“鞑靼人,鞑靼人杀我百姓,入寇我大明疆土,汤家的确是罪该万死,可是鞑靼人一样罪该万死。”

杨一清闻言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李桓竟然想要清算鞑靼人。

心中一惊,杨一清忍不住豁然抬头,惊愕的看着李桓颤声道:“大人你的意思是……”

李桓冷笑道:“汤家伏诛,罪有应得,然而绥德数万百姓饥寒而死,其中同样有鞑靼人的罪孽,难道就这么算了不成?众所周知,本钦差睚眦必报,杀人如麻,对贪官污吏如此,对这些鞑靼人也是一般。”

杨一清闻言先是一愣,紧接着苦笑一声道:“话是如此说,可是鞑靼人如今已经退出长城,回到了草原之上,我们就算是想要为绥德百姓报仇,也是无从报起啊。”

李桓哈哈大笑道:“鞑靼人既然逃回了草原,那么我们便杀入草原,杨总督以为如何?”

哪怕是隐约之间已经猜到了李桓的意思,可是听到李桓这么说,杨一清仍然是忍不住用惊骇的目光看着李桓。

大明自宣宗皇帝之后便再也没有主动踏出过长城,主动针对草原异族发起过攻击,近数十年来,大明上下在应对从草原异族的时候,完全是处在守势。

敌来我挡,敌去则朝堂上下皆大欢喜,从没有人想过如太祖、文宗等几位帝王一般率领大军主动出击,征伐异族。

哪怕是如杨一清这般的一时俊杰之人物,因为受到思维,或者说整个朝堂大环境的影响,也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出击草原异族。

所以说当听了李桓的话之后,纵然是以杨一清的心性修为也忍不住用一种惊诧的目光看着李桓。

好一会儿,完全消化了李桓的话,杨一清脸上满是凝重之色,看着李桓缓缓摇头道:“非是杨某不想,若是可以的话,杨某也想率领大军屠了那壶里部,为绥德数万百姓报仇雪恨。”

说着杨一清轻叹一声道:“可是此等军国大事,没有朝廷的调令和旨意的话,下官这三边总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恐怕下官也调不动一兵一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