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3 日(第11/18页)

生长下限的问题更为有趣。蚂蚁有可能发展出智慧吗?细菌会吗?病毒会吗?

凤凰计划的人员和生物学家们就此进行争论。几乎可以肯定,在熟悉的银河系里不存在类似于人类的文明,至少太阳系里没有。因此人们更期望在火星或一颗木星、月球上至少能发现几种孢子生物甚至单细胞生物。于是人们寻找可以称作生命、功能正常的最小单位,最后不可避免地发现一个复杂的有机分子,是具有独立结构、可以想象到的最小信息储存单位,进而探询一个分子能否产生智慧。

一个分子显然不能产生这种东西。

可是,人脑里的单个神经细胞也不是智慧生物。为了让一个人有智慧,大脑必须由一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比人小的智慧生物有可能需要较少的细胞,但形成细胞的分子大小是相同的,不足一定数量的细胞就不足以形成智慧的火花。这就是蚂蚁的问题,人们虽然猜测它们有一种潜在的智慧,但它们的脑细胞数量太少,无法形成较高的智慧。

另外,由于蚂蚁不是通过肺呼吸,而是直接透过体表将氧气输进细胞,它们无法长大—长到一定尺寸时身体就不能呼吸了,因此发育不出较大的头脑。这样它们就连同其他所有的昆虫一起钻进了进化的死胡同。科学得出结论,智慧生物的体型下限在十厘米,因此,遇到一个爬行的亚里士多德机会近于零,更别说一个单细胞生物了。

当韦弗替计算机设计将单细胞生物和智能有意义地结合在一起的程序时,所有这些她都知道。

在实验室里发现后,独立号上对胶状物是否有智慧充满怀疑。单细胞生物没有创造性,不会形成自我意识。但一大群单细胞生物理论上相当于一颗大脑或一具身体。温哥华岛外被浦号机拍下的蓝色云团毫无疑问是由数十亿细胞组成。但它因此就能思维吗?它如何学习?细胞如何交流?是什么导致了一个细胞聚集物变成一个高等的个体?

是什么让人类走完了这一步?

这种胶状物如果不是愚蠢的一团,就是拥有一种伎俩。可以成功控制鲸鱼和蟹的伎俩。一定有!

库茨魏尔技术公司开发了由亿万位元建成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它模拟脑神经从而模拟一颗大脑。世界各地的人工智能研究都已取得不同的成绩,有学习能力,某种程度上能独自创造性地发展。不过至今为止,没有哪位研究人员试着创造意识,但眼前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最小单位的凝聚会被视为生命,到底能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创造生命。

韦弗和雷·库茨魏尔进行过联系,因此她拥有最新一代的人造大脑。她做了安全备份,将原件拆成一个个电子组件,切断信息桥,变成一群零零散散的最小单位。她想象,如果用同样的方式肢解一颗人脑会怎么样,必须怎么做这些细胞才能重新变成一个思维的整体。一会儿后数十亿电子神经元就占据了她的计算机,微小的数据单元,互不相连。

然后她开始假想单细胞生物。

数十亿单细胞生物。

她仔细考虑接下来怎么做。愈接近现实越好。思考了一阵之后她设计了一个三维空间程序,输入水的物理特征。单细胞生物是什么样子的呢?它们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棒状、三角形、星形有齿、有的有鞭毛有的没有,最好的办法恐怕是先选最简单的。圆的不错。那就圆的吧。现在它们有形状了。只要实验室里的那些人没有别的发现,就暂时用圆形吧。

计算机渐渐变成一座海洋。韦弗的虚拟单细胞生物居住在一个它们可以滚动的世界上。也许她应该设计出水流的程序,直到这个虚空间各方面都与深海相符。但这不急。她得先回答核心问题。

这许多的单元,从中怎样形成一种会思维的生物呢?大小无关紧要。对于生活在水里的生物来说,最大身体的简单法则不适用,因为那里适用的是另一种重量比例。一种智慧的水生生物可以比陆地上的任何生物大得多。凤凰计划里几乎没有水生文明出现,因为无线电波照射不到它们,可能它们对太空和其他星球不会感兴趣—或者它们应该在飞行的水族箱里穿越太空吗?

当安纳瓦克在半小时后走进联合情报中心时,他发现她仍在呆呆地望着,额头上聚满皱纹。看到他,她很高兴。他从努纳福特回来后他们交谈过多次,谈他和她的过去。安纳瓦克显得自信,充满信心。

“你到什么阶段了?”他问道。

“满脑打结。”她摇摇头,“我不知道我该从哪里开始。”

“问题在哪里?”

她将她所做的告诉他。安纳瓦克仔细听着,没有打断她。然后他说道:“你当然没有进展。你擅长计算机仿真,但缺少一些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使一颗大脑成为思维单位的是它的结构。我们大脑的神经元基本上是相同的,让它们思维的是联结的方式。这就像……嗯……你想象一座城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