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0/12页)
“复兴之矢。”伊妮娅笑道。这趟旅途并不简单,他们被迫把贝提克伪装成一名严重烧伤的伤员,让他戴着合成皮面具。他们在那儿待了六个月,贝提克自始至终戴着面具,这并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你在那儿做些什么?”我问。很难想象,我的朋友和她的朋友们竟在复兴之矢那拥挤的城市中躲了那么长时间。
“就一件工作。”伊妮娅说,“在达芬奇——也就是圣马修,我们造了一座新教堂。”
我只能干瞪眼,一分钟过后,我开口道:“你造了一座大教堂?圣神大教堂?基督教堂?”
“当然,”伊妮娅平静地说道,“我和这一行能力最出众的石匠、玻璃工人、建筑工、工匠一起干活。一开始我只是一名学徒,但在离开前夕,我已经成了首席设计师的助手了,他正在设计教堂中殿。”
我只有摇头的份了。“那么,你还……召开论坛?”
“是的,”伊妮娅说,“比起另外几个星球,复兴之矢有更多人过来参加讨论。在结束前,我已有了数千名学生。”
“竟然没人背叛你,我真是惊讶。”
“有人背叛,”她说,“但不是学生。有一个玻璃工人把我们出卖给了当地的圣神卫戍部队。我和贝提克、西奥差一点就被抓住了。”
“通过远距传输逃跑的?”我说。
“通过……传输,对。”伊妮娅说。许久之后,我才意识到,她说这句话的时候有那么一点犹豫,似乎对这个词的正确性还有疑问。“有人跟你一起离开吗?”
“有,但不是和我一起,”她又笑道,“有几百人传输到了别的地方。”
“哪儿?”我疑惑不解地问。
伊妮娅叹了口气。“劳尔,你记得我们的讨论吗?我说圣神把我当作一个病毒?而且我觉得他们的想法是对的?”
“记得。”
“嗯,我的这些学生们也携带着病毒,”她说,“他们要去别的地方,要去感染其他人。”
她一连串的星球和工作之行还在继续。之后是帕桃发星球,她在那儿待了三个月。她发挥了建树屋时积累的经验,在那一望无垠的沼泽地上互相交叉的树枝和树干之间,建造了一座座大厦。
接着是阿姆利则,她在那儿的沙漠中工作了四个标准月,为游荡在绿沙地间的锡克族和苏菲族游民部落建造帐篷屋和集会地。
“你是在那儿遇到瑞秋的。”我说。
“没错。”
“瑞秋的全名叫什么?”我问,“她没跟我说过。”
“她也没跟我说过。”伊妮娅继续讲她的故事。
阿姆利则之后,伊妮娅和贝提克,外加两位女性朋友,被传输到了格鲁姆布里奇·戴森D。这地方是霸主地球化改造的一次失败尝试,殖民者逐渐屈服于蚕食的甲烷-氨气冰川和冰晶风暴,人数越来越少,这些人慢慢退却至生态小屋和轨道建筑中。但星球上的人民——大多数是逊尼派穆斯林工程师,来自失败的跨非洲基因回收工程——他们顽强挺过了陨落,最后竟然将格鲁姆布里奇·戴森D改造成了一个拉普兰式的苔原星球,上面有适宜呼吸的空气,适宜旧地的植物群和动物群生活,其中包括游荡在赤道高地上的多毛猛犸。还有数百万公顷的草地,极其适合马匹生活,但旧地的马匹已经在家园被黑洞吞噬的灾难中绝种,于是,基因设计师拿出了种舰中的备货,饲育出上千匹马,然后是上万匹。游民部落在南大陆的绿地中游荡,和庞大的牧群一起生活,构筑成一种共生体。而农夫和城市的人民则迁移进了赤道的高大山丘上。那里还有凶猛的野兽,它们在加速自主基因实验的那几个世纪中进化出来,获得了自由。其中有变异的食腐兽群,穴居的夜怖,三十米长的草蟒(源于海伯利安的草海),还有富士岩虎,郊狼,高智商的灰熊。
星球上的人类拥有技术,不用一年时间就可以把这些适应自然的杀手捕猎殆尽,但这些居民选择了另一条路:游民部落甘愿冒险,只要青草还在生长,河水还在流淌,那就将庞大的马群保护起来,和野兽直接对峙,他们让城市居民筑起城墙——这一堵长达五千多公里的墙,将会把两个地区分隔开来:一边是野性十足的高地,一边是马群的大草原,还有南方正在进化的丛林。这座城墙不仅仅是一座墙,也将是格鲁姆布里奇·戴森D上的一座巨大的直线状城市,它最矮的地方也达三十米高,土墙上还有华丽的清真寺和宣礼塔,顶部的走道宽阔得足以让三架马车并排通行,而不用担心互相碰撞。
星球上的殖民者人数已经非常稀少,他们忙着其他工程,没多少时间来盖墙,于是种舰仓库中的应用机器人接下了这件苦活。伊妮娅和她的朋友加入了建造工程,在那儿干了六个标准月,城墙在他们手下慢慢成形,沿着高地底部和草地边缘一路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