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 5(第12/13页)

田所博士“咚”的一声在地板上跺了一脚——大家不由得吓了一跳。

“可以认为,在目前我们所收集的资料中,那些征兆显得非常模糊。即使将这些征兆和过去所有异动的前兆现象一一对照,恐怕也无法发现能够对应的东西。我已经尽力这样去做了。结果,我把一切还原到白纸上,把那些彼此毫无关联的、分散的、不确定的征兆连接起来,看看能描绘出怎样的图形来。——我用各种假设对这些毫无关联的征兆进行论证。日本列岛是由于日本海海底的地幔块的局部涌出而被推向太平洋一侧而形成的,这推论只不过是我的假设。用气象现象的模式来理解对地幔对流的原理,这也是我暂时的假设。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假设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还有很多数据缺失。——但是,上述的种种假设最终得到了一个将那么多离奇征兆关联在一起的辅助线。——沿日本海沟大陆斜面的负重力异常带急速向东移动,随之而来地磁气异常带及地热流量异常带的移动,日本海沟底部有向东移动的征兆,大陆板块部分倾斜面快速下沉——伴随而来的每小时十几米的速度下沉的岛屿……”

“有一个问题……”邦枝说,“那么大的异动为什么没有引起海啸呢?”

“即使是急剧的变动,在现阶段还与地震不同,它不是冲击性的。因为一小时数十厘米到十几米的变动是极为平缓的活动。”博士说,“在水中,假如动作幅度不大,水表面是不会起波浪的……这是相同的道理。虽然没有人相信地壳具有如此大的弹性,但是,事实上,它的变动非常平稳,且不间断地进行的。只要查一下潮汐表的大数据,这变动就可以被发现。……虽然除我之外,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而且,对于我们还没有建立精密海底地形观测网的日本人来说,竟未注意到它是那样平静地运动着,这也许是全新类型的地壳变动现象从未表现出来的特征。但是……”

田所博士不经意地咬住嘴唇,专注地看着日本列岛的模型。沉闷的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博士仍然沉默不语。

“田所先生……”年轻的片冈忍不住哑着嗓子问,“那又将会怎样?日本列岛附近下面的地幔对流形态发生急剧的异动……那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

“啊……”田所博士如梦初醒般抬起头,“啊,我正在想为什么现在的地幔对流形态变化得这么厉害……为什么被看作固体的地幔会如此剧烈地变动?”

“正如先生刚才讲的,因为地核的扩张,引起对流形态急剧的、非连续性的变化吧。”幸长说,“地幔对流旋涡被分割得很小……再说明白一点,太平洋一侧的地幔的某个地方——大约地下数百公里的地方,地幔块分裂得很小……或者也许正要分裂。”

“这我知道。……可是,它为什么那样剧烈地活动?我不明白。”

“由于地幔内部物质的不均衡,导致了很多热流不整合面的出现,并在那儿积存热量,当积存达到某种程度时,部分地幔的黏性不就急剧下降了吗?”幸长说,“我真不明白了——但是,从温度、压力的关系看,由于地核的变大,深部的地幔温度升高,当其中一部分地核熔化至液态的外核中的时候,来自上面的压力瞬间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内部地幔储热面随压力的下降而熔点降低,即使不熔化,其黏着度也会急剧下降。对流块也许就在那儿被分割……或者也许不仅仅是这样……”

“不管怎样,目前日本列岛在太平洋一侧的地幔块都在急速地缩小。”博士敲打着投影立体地图的屏幕,“这也许是整个地球全新类型的地壳变动前兆,或者也许是仅限于这一区域的特殊事例。但是,有一点很清楚,现在对日本列岛太平洋底的地幔对流急剧变化的了解还仅限于局部。虽说是很急剧的变化,但其变化的质量总量与影响日本列岛构造的地下表层地幔的总质量相比较,仍然是微乎其微的。不过,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按现在这样的速度和方向持续移动的话,当变化量累计达到一定程度时,现在的地幔—地壳构造的力学平衡将被打破,这将给整个日本列岛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

“如此说来……将会怎样?”感到嗓子眼发干的小野寺嘶哑着声音问,“日本列岛……将会怎样?”

“不知道。但是,必须考虑到,整个日本列岛正承受着来自日本海方面的、每年以一厘米以上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的压力,除此之外,加上日本列岛整个重量的平衡移动以及地下各处不平衡的温度压力,日本列岛地下每年所储存的能量一般不超过25×1023尔格。这与日本列岛一年地震所释放的能量是相等的。日本列岛以地震的形式释放它所储存的能量,以维持着它自身的平衡。但是,假如所有储存的能量都来自日本海的挤压力……也就是说,日本列岛被挤向太平洋一侧的地幔块,以逆断层的方式发生叠加……假如太平洋一侧,支撑压力的地幔块对流形态急剧变化,而来自太平洋的压力骤然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