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第12/14页)

日本人选择的时间事实上正是俄国寒冬的意外困难使我军士气遭到严重压力的时候,也正是德国人都十分担心美国早晚要参加冲突的时候。因此从我们的立场看,日本的参战再及时也没有了。日本对美国在珍珠港的舰队发动突然而猛烈的袭击,无疑也受到希特勒的赞赏——他之所以赞赏,更由于这种「突袭」正是他自己最得意的拿手好戏。十二月十四日,他在给大岛大使颁发德国雄鹰大十字金质勋章时,表示了这种看法:

你们用这种办法宣战,做得对!这种办法是唯一正确的办法。

他说,这与他「自己的做法」是一致的。

这种做法就是谈判尽可以谈下去。但如一方发现另一方只是为了进行拖延,为了欺骗和侮辱对方,而不愿意达成协议,一方则必须进行打击——自然越重越好——不必为宣战手续浪费时间。他听到日本头一批战役的消息时感到十分宽慰。他自己就常常以极大耐心进行谈判,例如与波兰和与俄国的谈判。但是当他看出对方不愿意达成协议时,便不通过任何手续,发动突然的进攻。他将来还要这样做。

希特勒所以这样仓促决定把美国列进他的死敌名单中,另外还有一个理由。在那一个星期中曾出入总理府和外交部的施密特博士,明白地指出了这一点。他后来写道:「我得到的印象是,希特勒虽然也估计到美国会宣战,但由于他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威望欲,要由自己首先宣战。」希特勒在十二月十一日向国会所作的演说也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将总是先动手,」他对那些欢呼的议员们说,「我们将总是先下手!」

真的,柏林在十二月十日深怕美国先宣战,里宾特洛甫严令德国驻华盛顿代办托姆森,丝毫不得有什么疏忽大意以致将希特勒第二天的行动计划泄露给美国国务院。

十二月十日纳粹外交部长通过一份长电给托姆森发去了宣战声明全文。他自己一定要在十二月十一日下午两点半在柏林把这个声明交给美国代办。托姆森奉令在一小时以后,即柏林时间三点半准时把宣战声明送交赫尔国务卿,要求发给他护照,并把德国的外交代表事务委托瑞士代理。里宾特洛甫在电报的末尾警告托姆森,在递交这一照会以前,切勿与美国国务院进行任何接触。他说,「我们希望在任何情况下不要让美国政府抢先这一步」。不论希特勒为何犹豫不决,使国会会议延期了两天,但从缴获到的德国外交部与驻华盛顿大使馆之间的来往电文中以及外交部其他档案中可以清楚看出,元首实际上在十二月九日,即他从俄国前线的大本营回到首都的当天,即已作出要对美国宣战的重大决定。看来这位纳粹独裁者之所以要延迟两天,并不是为了作进一步的考虑,而是为了反复推敲他的国会演说,以便使向美国宣战一事能对德国人民产生应有的效果。希特勒深深了解,德国人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是记忆犹新的。

十二月九日,汉斯·狄克霍夫奉命起草一份关于罗斯福反德活动的长篇清单,以便元首在国会演说之用。狄克霍夫当时在名义上仍然是德国驻美大使,但自从一九三八年秋两国撤回主要外交使节以来,他一直在外交部无所事事。

也是在十二月九日,托姆森在华盛顿接到指示,要他焚毁电报密码和机密文件。这天午前十一点三十分他急电柏林:「一切均已按指示采取了措施。」现在他才开始意识到柏林在闹什么鬼了。当夜,他密告德国外交部:美国政府显然也知道了。他说:「此间相信,德国将于二十四小时以内对美国宣战,至少是断绝外交关系。」



五 希特勒在国会里:十二月十一日

十二月十一日,希特勒在国会中对那些机器人似的议员们发表演说,为他的对美宣战进行辩护。这篇演说的主要内容是对弗兰克林·D·罗斯福进行人身攻击,指责这位美国总统为了掩盖「新政」的失败而挑起战争。他大声咆哮道,「只有」受到百万富翁和犹太人支持的「这个人」「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责」。长期以来,他对这个人积累下来的满腔郁愤,如今一下子迸发成冲天怒火。这个人自始至终阻挡着他独霸世界的道路;这个人曾三番五次痛斥他;正当英伦三岛遭到沉重打击而岌岌可危的时候,这个人却对它进行有力的援助;这个人的海军又在大西洋中使他屡遭挫折。

现在请允许我对那个以这个人为代表的另一半世界明确表示我的态度。正当我国军队在冰天雪地中奋战的时候,这个人却狡猾地喜欢发表炉边谈话,这个人是这次战争中的头号罪犯——这个称作总统的人对我进行的侮辱性攻击,我是不屑理会的。他把我叫做匪徒,实在是无聊透顶。归根到底,这个字眼,无疑不是在欧洲而是在美洲创造出来的,因为在欧洲这里没有这种匪徒。再说,我也不是罗斯福所能侮辱得了的,因为我认为他是狂人,和威尔逊一样的狂人——他始而煽动战争,继而颠倒是非,再用基督教的伪善外衣把自己可耻地掩盖起来,然后慢慢地、肯定地把人类引向战争,还赌咒发誓请上帝来证明他进攻别人是多么正当。——简直跟从前共济会会员惯用的那一套手法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