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轮到了美国(第11/14页)

当外国广播收听台首先收到偷袭珍珠港的消息时,柏林已入夜了。外交部新闻司一个官员打电话给里宾特洛甫,把这个震撼世界的新闻告诉他,里宾特洛甫起初还不相信,并且责怪这个官员打扰了他,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这个报告「很可能是敌人耍的宣传花招」,下令天亮以前不许吵醒他。因此,里宾特洛甫在纽伦堡作证时也许说的是真话,不过也就是这一遭:「这次袭击使我们完全感到意外。我们过去认为日本可能要进攻新加坡或香港,但我们从不认为,进攻美国会对我们有利。」可是,同在法庭上所说的正好相反,他对日本进攻美国实际上是极为高兴的。或者说,他给齐亚诺的印象是这样的。

晚上,里宾特洛甫打电话来(齐亚诺在十二月八日的日记中这样开头)。他为日本进攻美国感到高兴。他既然这样高兴,我就不得不向他道贺,虽然我对这件事是否有利并不是很有把握——墨索里尼(也)很高兴。很久以来他就赞成澄清美国和轴心国家之间的关系了。十二月八日(星期一)下午一时,大岛将军到威廉街,请里宾特洛甫澄清德国的态度。他要求德国「立即」对美国正式宣战。

(大岛给东京发去的电报称)里宾特洛甫回答说,希特勒当时正在大本营开会,讨论宣战该采用怎样的形式才能使德国人民有个好印象。他将把你的要求立即转达给希特勒,并尽一切力量促其迅速实现。

日本大使在给东京的电报中说,这位纳粹外交部长还告诉他,就在八日清早,「希特勒已下令德国海军,不论在何时何地与美国船只遭遇,即行攻击」。但是这个独裁者在宣战问题上仍拖延不决。

据元首的记事日历所记,他于十二月八日夜间赶回柏林,第二天上午十一点钟到达。里宾特洛甫在纽伦堡国际法庭上声称,他曾向领袖指出:按照三国条约的条款,德国并不一定要对美国宣战,因为日本显然是侵略者。三国条约的条文规定我们只有在日本自身受到进攻时,才给予援助。我晋见元首,将当前局势中有关的法律问题作了解释。我对他说,我们固然欢迎在对英国的战争中得到一个新盟友,但是如果对美国宣战——则又意味着增加一个必须对付的新敌手。

我对他说,根据三国条约的规定,既然发动进攻的是日本,我们就没有必要正式宣战。元首考虑了好一阵,然后给了我一个明确的决定。「如果我们不站在日本方面,」他说,「从政治上说,条约就不存在了。但这还不是主要的理由。更主要的是,美国已经在向我们的舰只开火。他们在这场战争中一直是一个有力的因素。由于他们的行动,他们早已造成战争的局面了。」元首当时认为,美国现在要对德国进行战争是明摆着的事情。因此他命令我把护照发给美国外交代表。

罗斯福和赫尔在华盛顿一直在充满信心地等待着希特勒作出这个决定。他们在十二月八日对日本宣战以后,就受到相当大的压力,要他们让国会通过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的决议。但是他们决定等等再说。珍珠港的遭到轰炸,已解除了他们进行宣战的一个束缚,现在,手头掌握的若干情报更使他们相信,一意孤行的纳粹独裁者将会解除他们的另一个束缚。他们曾经仔细研究了十一月二十九日大岛大使从柏林发往东京而被美国截抄的电报,其中谈到里宾特洛甫曾经对日本方面作出保证:一旦日本与美国「交战」,德国一定与日本站在一边。在这项保证中,并没有说明德国只有在确定了谁是侵略者之后,才给予援助。这是一张空白支票。美国肯定认为,日本人此刻一定正在柏林嚷着要求兑现。

这张支票终于兑现了,但那是在希特勒再度犹豫之后才兑现的。

十二月九日,他回到柏林的当天,便下令召集国会开会,但是后来又把会议拖延了两天,一直到十一日才开会。显然,正如里宾特洛甫后来所说,他已下定了决心。他受够了罗斯福对他本人和纳粹主义的种种攻击;他不能再忍受美国海军在大西洋对德国潜水艇的战争行动,雷德尔曾为此跟他唠叨了差不多一年。他日益仇恨美国和美国人,而且有一种日益增长的倾向——后患无穷地低估了美国的潜在力量,从长远来说,这一点对他更有不利的后果。与此同时,他又大大过高估计了日本的军事力量。看来他真的相信一旦有世界上最强海军的日本在太平洋上收拾了英美之后,便会掉过头来进攻俄国,帮助他完成征服东方的大业。几个月之后,他对一些部下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他认为日本的参战,「对我们有着非凡的价值,即使光是从它所选择的时间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