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10/24页)

半夜我到「广播大厦」去,路上买了一份八月二十七日星期天版的《人民观察家报》。第一版顶端高达一英寸的通栏标题是:

波兰全境均处于战争狂热中!一百五十万人已经动员!军队源源运往边境!上西里西亚陷入混乱!当然,关于德国的动员情况只字未提,虽然我们亲眼看到德国早在半个月以前就开始动员了。



三 最后六天的和平日子

八月二十五日傍晚送到柏林的墨索里尼来函,迎头泼了希特勒一盆冷水。这封信加上英波同盟条约签字的消息,使希特勒不得不推迟原定第二天就要发动的进攻;他冷静下来以后,立即给意大利领袖发去一封短信,问他,为了保证意大利能够「参加一场大规模的欧洲冲突」,「您需要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和原料,并要在什么时限内提供」。这封信由里宾特洛甫亲自于当晚七点四十分用电话传给德国驻罗马大使,在九点三十分就到了那位意大利独裁者手中。

第二天上午,墨索里尼在罗马召集意大利三军首长开了一个会,拟订了一份作战十二个月的最低需要清单。用参加拟制清单的齐亚诺的话来说,这份清单「足能气死一头牛,如果牛认得字的话」。清单中包括七百万吨石油、六百万吨煤、二百万吨钢、一百万吨木材以及一长串其他物品,一直到六百吨辉钼矿、四百吨钛和二十吨锆。除此之外,墨索里尼还要一百五十门高射炮来保护意大利北部距法国空军基地只有几分钟航程的工业区,这是他在当时写的覆信中提醒希特勒的。这封信由齐亚诺于八月二十六日中午刚过的时候用电话传给柏林的阿托利科,后者马上就交给了希特勒。

这封信开列的不仅仅是一长串所需要的物资。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这位泄了气的法西斯领袖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他对第三帝国所承担的义务。元首在读完这第二封信之后,对于这一点不可能再有丝毫的怀疑了。元首,(墨索里尼对他的伙伴写道)如果当初按照我们以前商定的办法,让我有时间来积累物资和加快自给自足的速度,我现在就不会向您提出这份清单,即使提出,项目也会比这少,数字也会小得多。

我有责任奉告,除非我肯定能得到这些物资供应,否则我要求意大利人民作出牺牲——就可能成为徒劳,并可能损害您和我自己的事业。

阿托利科大使本人是反对战争的,尤其反对意大利在战争中参加德国一方,因此他在递交这封函件时自作主张地向希特勒强调说,「所有这些物资都必须在战事开始以前运到意大利」,并且说这个要求是「不可变更的」。「墨索里尼仍然希望会出现另一个慕尼黑事件。所以他在信上特别附上一段说,只要元首认为」还有一线希望在政治领域内求得解决「,他将一如既往,随时准备给他的德国同志以充分的支持。尽管他们两人个人关系十分密切,并且缔结了钢铁盟约,尽管过去几年中彼此曾经多次大吹大擂地表示要团结一致互相支持,但是事实仍是:即使临到这个最后关头,希特勒仍然没有把他要毁灭波兰的真正意图推心置腹地吐露给墨索里尼,这位意大利伙伴仍然完全被蒙在鼓里。一直到这一天(二十六日)快要完了的时候,他们之间的这个隔膜才最后沟通。在八月二十六日当天,希特勒在不到三小时之内就给墨索里尼的来信回了一封很长的覆信。下午三点零八分,又由里宾特洛甫把这封信用电话传给驻在罗马的冯·马肯森大使,这位大使在五点刚敲过不久的时候连忙把它送给了墨索里尼。希特勒说,意大利提出的某些要求,如煤、钢之类,可以如数供给,但许多其他物资则难以办到。阿托利科坚持这些物资必须在战争爆发之前运到,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这时候希特勒才终于把他立即就要开始实现的真实目的吐露给他的盟友。

由于法国或英国都不可能在西方取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而德国由于和俄国达成了协议,在击败波兰之后就可以腾出东方的全部兵力——所以我即使冒在西线发生纠葛的风险,也不会在解决东方的问题上退缩。

领袖,我了解您的处境,我只请您进行积极的宣传,并适当采取您自己已经向我建议的军事姿态,设法为我牵制英、法军队。

这是德国档案中所出现的第一个证据,表明希特勒在取消进攻波兰二十四小时以后又恢复了信心,而要继续进行他的计划,「即使冒」同西方作战的「风险」也在所不顾。

八月二十六日当天晚上,墨索里尼又作了一点努力再次劝阻希特勒。他又给元首写了一封信,齐亚诺又用电话传给阿托利科,这封信在快到下午七点钟的时候送到了帝国总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