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第11/24页)

元首:

我相信阿托利科无意造成的误会已经立即得到了澄清——除高射炮以外,我请求您供给的其他物资可以在今后十二个月内陆续运到。不过,纵使误会已经澄清,您显然还是不可能大力帮助我补足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战争中所耗损的大量军备。

因此我将采取您所建议的态度,至少是在冲突的最初阶段,一方面尽最大能力加速军事准备,一方面就像目前己在进行的那样尽可能多地牵制住法国和英国的军队。这位意大利领袖由于自己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扮演这样一个不光彩的角色而深感苦恼,尽管如此,他还不死心,仍然认为应当试一试,看看是否有可能再来一次慕尼黑式的妥协。

——我不揣冒昧(他接着写道)再次请您试一试寻求政治解决的机会,这决不是出于与我的天性格格不入的和平主义性质的考虑,而是为了我们两国人民和两国政权的利益。我认为现在还有政治解决的可能性,而且认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一定能使德国在道义上和物质上都完全得到满足。现在已经可以从档案材料看出,当时这位意大利独裁者努力争取和平是因为他还没有为战争作好准备。但是他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而感到很难过。他在八月二十六日最后这次信件交换中对希特勒说:「在这行动的时刻,我出于非我力之所及的原因而不能给您真正的支持,此种心情,阁下当可想见。」齐亚诺在这忙碌的一天结束时在日记中写道:「领袖的确很难过。他的好战本能和荣誉感驱使他走向战争。理智现在已经制止了他。然而这使他大为伤心——现在他已经不得不正视严酷的事实了。而对领袖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经过这番穿梭般的信件往返之后,现在希特勒也只好让墨索里尼临阵脱逃了。八月二十六日深夜,他又给他的轴心伙伴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在二十七日零时十分从柏林用电报拍出的,送到墨索里尼手里是那天上午九点。领袖:

我已经收到您表示最后态度的来信。我尊重促使您作出这个决定的理由和动机。在一定情况下,这样做还是可能有良好结果的。

但是我认为,先决条件是意大利不应使外人知道它所打算采取的态度,至少在战争开始以前应当如此。因此,我诚恳地请求您用您的报纸和其他手段在心理上支持我们的斗争。我还要请求您,领袖,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在军事上采取示威性措施。至少要牵制住一部分英法军队;即使不能如此,无论如何也要使他们狐疑不定。

不过,领袖,最重要的一点是:事情万一和我所说过的那样发展成一次大战,东线的局势就必须在西方两大强国能操胜算之前予以解决。然后今年冬天,最迟也不过明年春天,我将以至少和法、英数量相等的兵力在西线发动进攻——

领袖,现在我有一件事要求您鼎力协助。在这一场艰巨的斗争中,您和您的人民所能给我的最大帮助是派来意大利劳工,从事工农业劳动——希望您慷慨应允,对您过去为我们的共同事业所作出的努力谨表谢忱。

阿道夫·希特勒

意大利领袖当天下午作了一个温顺的答复,表示外界绝不会「在战争爆发以前知道意大利的态度」,他一定严守秘密,并答应设法牵制住尽可能多的英、法陆海军力量,他还将向希特勒派出所要求的意大利劳工。据冯·马肯森大使对柏林提出的报告来看,墨索里尼那一天在回这封信之前,曾经「郑重其词地」再次向这位德国大使表示,「他仍然相信,达到我们的全部目的而不诉诸战争还是可能的」,并且说,他将在给元首的信里再一次提出这一点。但是他在信中并没有提及。看来他当时已经心灰意懒,连提也不想再提了。

战争一旦突然爆发,法国虽然能几乎全部提供盟国方面在德国的西方国境在线所需的军队,而且在最初几个星期内,盟军在数量上也会远远地超过那里的德国驻军,但是在八月将尽的那几天里,希特勒对于法国的动向似乎满不在乎。八月二十六日,达拉第总理写给他一封慷慨陈词、颇为动听的信,提醒他法国会采取的行动,并声明一旦波兰遭到攻击,法国就一定出兵作战。那封信中写道:

除非您认为法国人民的国家荣誉感不如我本人认为德国人民所具有的国家荣誉感,否则就不应当怀疑法国将恰守自己对其他国家,诸如波兰,所作的庄严保证——达拉第在呼吁希特勒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他同波兰的争端之后,补充说:如果像二十五年以前一样,法兰西和德意志在一场时间更长和杀人更多的战争中再次流血,两国人民都会抱着必胜的信心进行决战,但是最有把握的胜利者将是毁灭和野蛮的力量。考仑德雷大使在递交总理的这封信时,还加上了他个人热情的口头呼吁,恳求希特勒「看在人道的份上,为了他自己良心的安宁,不要放过这个和平解决的最后机会」。但是这位大使却不得不怀着「遗憾的心情」向巴黎报告,达拉第的来信未能打动这位元首——「他无动于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