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第15/36页)
喝过了茶以后,希特勒和张泊沦到了二楼希特勒的书房,这就是七个月以前这位德国独裁者接见许士尼格的地方。在汉德逊大使的要求下,里宾特洛甫没有参加会谈。这使这位爱面子的德国外交部长大为恼怒,以致第二天竟拒绝把施密特关于会谈的笔记交给英国首相——这是一种罕见的然而典型的不礼貌行为——弄得张伯伦以后竟不能不光靠自己的脑子来回想希特勒和他的谈话。
希特勒首先讲话,就像他往常的演说一样,长篇大论地吹嘘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英德亲善的丰功伟绩。他现在下定决心「不论用什么方法」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三百万日耳曼人必须「重返」德国。
(据施密特的正式记录说)他希望不要对他的绝对的决心产生任何怀疑,他决不能容忍一个小小的二等国家把有一○○○年历史的强大的德国看作仿佛是次一等的国家——他今年四十九岁,如果德国为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卷入一场世界大战的话,他希望他能以壮盛之年的全部精力领导德国度过危难——当然,如果由于这个问题而竟然引起世界大战,他将不胜遗憾。不过这种危险决不能使他的决心有任何动摇——他为此准备迎接任何战争,甚至世界大战。世界上其他各国爱怎么办就怎么办,他决不会后退一步。希特勒滔滔不绝,大放厥辞,张伯伦简直无法插一言。他的耐心实在惊人,然而也有限度。就在这个时候,他打断了希特勒的话头说:「如果元首已决定用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根本不想在我们之间讨论一下的话,那么为什么还要让我来?我浪费了时间了。」
德国独裁者没有想到别人这样同他顶嘴,因为这时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德国人敢这样做了。张伯沦的反唇相讥看来起了一点作用,希特勒平静了下来。他认为他们可以谈一谈「最后是否也许还有和平解决希望的问题」。接着,他就猛然提出了他的建议。
英国是否愿意同意割让苏台德区?——按民族自决的原则作出的割让?这一建议并没有使张伯伦感到震惊。说真的,他还表示满意,因为他们「现在终于接触到了问题的核心」。按照张伯伦根据自己的记忆所作的追述,他回答说,在他同阁员和法国人商量以前还不能把话说死。按照施密特在作口译时的速记记录,张伯伦确实说了这番话,不过他还加上「他可以代表个人说,他承认苏台德区脱离(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则——他希望回到英国向政府报告他的个人态度,并且取得政府的批准」。
自从在伯希特斯加登作出这个投降以后,其他一切就跟着都来了。显然,这一投降没有引起德国人的惊奇。就在伯希特斯加登会议的当儿,汉莱因从埃格尔给希恃勒写了一封密信,上面目标日期是九月十五日,正是他越过边境到德国的前夕。
我的元首:
我昨天通知英国代表团(指伦西曼代表团),继续谈判——只能以实现同德国的统一为基础。
张伯伦很可能建议这样的统一。
第二天,九月十六日,德国外交部向驻华盛顿大使馆和驻其他若干国家首都的大使馆发出了下列密电:
元首昨天告诉张伯伦,他已下定最后决心要在最短期间内用一切办法来结束苏台德区不可容忍的局面。现在要考虑的已不是苏台德日耳曼人的自治问题,而是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的问题。张伯伦个人已表示赞同,他现在正在同英国内阁商量并且同巴黎交换意见。元首与张伯伦之间下一次的会谈,计划在最近举行。在同希特勒的会谈快结束的时候,张伯伦总算从他那里挖出了一项保证:在他们两人再次会商以前,他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这时候,首相对元首的话还是极为信任的,一两天以后,他在私人场合曾说:「尽管我想我在他脸上可以看出这个人凶狠无情,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在作了保证以后可以相信的人。」
当张伯伦陶醉在这种自我安慰的幻想中的时候,希特勒却在一股劲儿地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准备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约德尔上校代表最高统帅部同宣传部制定了一项计划,他在日记中把它称之为「在否认我们自己违反国际法方面的联合准备」。未来的战争将是一场残酷的战争,至少在德国方面来看是如此,而戈培尔博士峋工作就是为纳粹的过火行为辩解。关于他如何撒谎的计划,定得极为详细,九月十七日,希特勒指定最高统帅部的一名参谋去协助现在拜罗伊特郊外顿道夫的一座古堡中设立总部、从事其活动的汉莱因组织苏台德自由团。苏台德自由团装备着奥地利的武器,它从元首那里奉到的命令是:同捷克人不断保持「冲突和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