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方和西方(第9/11页)

接下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太平洋地区的各种势力,它和门户开放政策紧密联系,都是人们所关注的。对美国来说尤为重要,美国作为濒临太平洋的国家以及门户开放政策的倡导者,对太平洋地区的关注尤为重要。还有,在运用它可以找到的有组织的物质力量以推行美国的主张方面,美国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机遇。在太平洋地区,美国和欧洲国家实力相当,虽然欧洲国家占据着大片军事基地,但却与本土十分遥远,两者之间漫长的交通线特别容易受到敌人的骚扰。而且,欧洲国家的海军力量趋于平衡,这样,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没有能力向太平洋地区派遣一支大的分遣舰队。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了欧洲关系对美国的影响。

对美国而言,在太平洋地区取得军事领袖地位不符合美国人的行事作风。不过,保证自己所取得的领土的安全和确保两者道路之间的控制则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也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伤害。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基地或者港口处于美国海军的威胁之下,而在欧洲,英国海军正是依靠这个牵制德国。可是,英国也有它自己的难言之隐,它必须通过海上力量来控制出入德国的通道,因为它必须依靠海军力量保证自身的安全。相反,美国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且,由于美国距离巴拿马运河及远东比较近,所以它的海军力量对这两个地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在的情形就是这样,虽然巴拿马运河还在开通过程中。如果美国能在太平洋海岸线上做好必要的准备,在关键时刻它的舰队就能很快在这里集结,这样就能弥补美国舰队之前在别的地方受到的损失。无论是在大西洋还是太平洋,美国的舰队必须集结到一个地方,这是对它们最恰当的安排。不管美国舰队的实力如何,只要安排得当,再加上距离东方比较近,不但方便美国的军事行动,还减少了往外派遣分舰队的麻烦。这样一来,美国就具备了多方面的优势。

德国海军的突起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发挥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8年前,也就是日俄战争前两年,那时候英国和日本第一次达成了同盟条约,我曾经写过一篇介绍海军将来发展趋势的文章,讨论了英日同盟和法俄同盟这两个对立的联盟之间所面临的困难和必要的对策。在这篇文章中,地中海的战略位置和充分暴露的弱点是最重要的一个话题。当时,俄国在远东地区派遣了一支精锐的舰队,不过它产生的效力却让人大失所望。如果那时候发生了一场将更多国家卷入其中的战争,根据德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来看,当时的德国海军根本没有力量对欧洲国家的平衡产生影响。那时候的英国还紧紧攥着海洋霸主的地位,它既能够控制众多的交通线,也能给它的盟国以支援,如果需要它做的不仅是在欧洲海域抵制法国海军的话。

上面讲的是8年前的情形。而先进的德国实力雄厚,海军力量比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高出许多,仅次于英国。这样一来英国的海军就只能被局限在本土水域了。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只能将海军集结在本土周围,并在前方采取军事行动,保护后方的领土,实际上也就是英国所有的殖民地以及英伦三岛与外部世界意义非凡的交通线。这种军事举措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这个举措能够持续下去,英国海军就不会因为天灾或者人祸有所减弱,那么这种战争措施就会对英国本土的防御和切断德国在海上的进攻都产生重要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举措不但在战时需要维持,即使是在和平时代也不能放松,如果它在本土水域的其他地方布置海军兵力,其结果将会不言而喻。1866年奥地利的遭遇和1870年法国的遭遇都充分表明,充足的准备和优势的兵力才是制胜的关键。

这样看来,在欧洲形势依然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英国和德国都不会在太平洋地区投入过多的兵力。根据英国海军部首脑的说法,在1910年3月,英国没有在中国驻扎的战列舰,一级巡洋舰只有4艘;在英属东印度则既无战列舰,也无一艘巡洋舰。在别的地域,英德海军实力的对比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对比都是需要考虑的作用因素。这样,别的国家就不会担心英德联手来对付自己了。不过,门户开放政策能得到传承和发扬,并不会遭受商业国家的抵制。如果有哪个国家企图获得不合法的特殊利益,尤其是借助军事力量对目前的占有权不公平运用,就会遭到别国的制止,因为它违反了门户开放政策。这个原因可能是以后挑起战争的缘由,而想要不产生战争,就必须保持贸易商的平等。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对抗会左右欧洲其他国家的海军军事行动;这些海军力量都是均势局面中的因素,而这决定了所有的国家能不能自主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