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军中骄子(第11/14页)

向他提供经常性咨询的人还有一些专家,包括查尔斯?M?泰勒(二战中美国驻南斯拉夫军事代表团团长,后来担任美国之音的台长)、杰伊?扎沃德尼博士(时任宾夕法尼亚大学政治学教授,二战时与华沙的波兰抵抗组织并肩作战,后来发表过许多关于非正规战争和心理战方面的论著)以及其他几个有专长的人。

五角大楼的一些人

他所咨询的人和研究的有些问题是有争议的。亚伯勒不怕使学生感到惊讶。他知道,按常规的思维是无法把这项工作做好的。

例如,有左翼思想倾向的法国军人作家贝尔纳?福尔就经常应邀到特种战争学校非常规战争班去讲学。福尔的《没有欢乐的街道》被用作该校的教科书。那是一本经典的历史著作,写的是法国在印度支那进行的那场战争。福尔对美国在东南亚的所作所为进行了言辞犀利、入木三分、不留情面的评论,常常在他的军人听众中引起热烈的反响。亚伯勒写道:“他有事实,有数据,有历史,还有个人体验。而学生方面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缺乏充分的资料,所以通常情绪比较低落。”

最后,福尔对美国的越南政策的鄙视,使得“五角大楼的一些人”对他在布拉格堡的频频出现表现出关注。亚伯勒接到华盛顿打来的一个电话:“那个叫贝尔纳?福尔的法国人在特种战争学校是不受欢迎的人。”可是,当亚伯勒要求把这项命令落实成书面文字的时候,他们收回了这项要求,而福尔的出现就像催化剂一样,继续给学校里年轻的绿色贝雷帽们带来冲击。

关于非正规战争的另一个有争议的看法,则来自有传奇色彩的空军上校爱德华?兰斯代尔——似乎是从间谍小说中跳出来的真实人物。实际上他的故事曾经鼓舞了好几位小说家;他是格雷厄姆?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和莱德勒与伯迪克创作的《丑陋的美国人》中的人物原型(他们的人物中还可以看见罗杰?希尔斯曼的影子)。虽然他的成就是有争议的——他在越南的行为值得怀疑——但却是真实的。在20世纪50年代,兰斯代尔被借调到中央情报局,而后被分配到菲律宾。他使得中央情报局在对付菲律宾的共产党游击队(被称为“胡克”)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兰斯代尔采取了好几种办法。首先,为了对抗共产党的影响,他推出了一个无疑有很大影响的人物——拉蒙?麦格赛赛麦格赛赛在二战期间是菲律宾吕宋岛游击队队长,战后曾任该国国防部长,进行了长期的反游击战。。有人争论说,麦格赛赛是菲律宾的华盛顿和林肯。他后来成为菲律宾总统,但是上任后不久就因飞机失事而死亡。第二,兰斯代尔后来被人们说成是在“黑色”心理战方面有超群才华的人——散布能够伤人的谣言。例如,他在农村散布谣言说,内心邪恶的人将成为当地吸血鬼的盘中餐。接着他让手下人把一个死胡克的血抽干,然后在脖子上戳洞,再把尸体仍到一条人来人往的路上。谣言不胫而走,说胡克是吸血鬼的美餐。第三点也是比尔?亚伯勒研究非正规战和政治战时最重要的核心问题。亚伯勒写道:“埃德?兰斯代尔使我认识到,我们所说的民事行为与正规军在民众中发挥作用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这种认识对菲律宾的游击战起了很大的作用。它使民众觉得,军队不是压迫者,穿军装的人代表的是政府;如果他们热情地支持并帮助民众,那么政府肯定也是这样考虑问题的。”军人所做的好事证明了政府的仁慈、善意和诚信。

“在后来的研究中,”亚伯勒写道,“我发现这个概念的发明者不是埃德?兰斯代尔……而是毛泽东。毛泽东是这种思想在当代最伟大的推动者。

“我研究了毛泽东最终把蒋介石赶出中国大陆的一系列作战行动。我发现,在开始的时候,国民党部队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但是,当毛泽东沿长征的道路一路退却的时候,他领导的军队对老百姓非常慷慨,非常热爱,也非常尊重。所以老百姓和共产党军队的关系不是通常那种军民关系,老百姓不是躲避他们,而是欢迎他们。

“这样的行为要追溯到毛泽东的九项规定。他要求红军记住这些规定(它们甚至被谱成歌曲天天唱)。这些规定得到了严格执行。违反这些规定的人将受到严厉惩处,也许被处死。”

这里有一个例子:

●不拿贫苦农民一针一线。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

●买东西要付钱。

●买卖公平。

●对老百姓有礼貌,尽可能帮助他们。

亚伯勒继续写道,这实际上意味着“军人所熟悉的战场上的那些普通规定已经用不上了。即使老百姓妨碍了军队,也不能把他们赶走。鼓励军人把自己的最后一份口粮与农民共享。如果下了一块门板睡觉(这是中国的一种习惯),那么部队在离开之前要把门板还回去。一个最佳的阵地也许就在一个墓穴上。即便如此,红军也会尊重老百姓,把枪架到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