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爱恨情仇,他们的绯闻很传奇(第6/12页)
在《新唐书》的《诸帝公主传》中记载:“寿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在隋唐时代,“姬”是人们用来称呼年轻貌美女性的,而所谓的“野那”是外来的意思,曹作为一个姓氏是出身中亚曹国的粟特人入华后改用汉姓时常用的姓氏。
那么这名姬妾是否是来自中亚的曹国人呢,学界长期无考。只能依据当时的风俗文化来进行推断,那时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渐平常,西方人来到中国也不是难事,那么,唐玄宗娶东亚女子为妃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那么这名外国女子是如何来到中国,又如何接近唐玄宗的呢?
根据历史文献的线索和学者们对粟特文化的深入研究,他们认为入华的中亚女性的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靠胡婢的贩卖;二是中亚人不断迁徙中原;三是来源于中亚粟特人进贡的女人。
不管怎么说,唐玄宗作为一代风流帝王,而且“善歌舞,晓音律”,给了能歌善舞、仪态万千的漂亮异族女子很大机会,所以,曹野那应该是开元年间曹国进贡的胡旋女,因为才艺色德兼备而得到了玄宗的喜爱。
另一位与异域女子有过情爱纠葛的就是朱棣,明成祖朱棣是大明王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发动政变后,登基做了皇帝。这位帝王凶残暴虐,但同时也是文治武功,文韬武略,是一个难得的治世之才。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与朝鲜女子的一段恋情。
来自朝鲜的女子权妃,是朝鲜工曹典书权永钧的女儿,出身名门望族,漂亮聪明,是难得一见的有才又有貌的女子。从元朝开始,朝鲜就被迫向中国朝廷进献美女。明初也是如此,朱元璋的后宫里就有不少朝鲜的妃嫔,据史料记载,成祖朱棣便是朝鲜人硕妃所生的朱门之后。
大概是为了能从朝鲜美女身上看到自己母亲的身影,朱棣的后宫里也有不少朝鲜妃嫔,权妃最为成祖朱棣宠爱。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朱棣便被权妃的清丽吸引,更为权妃的箫声折服。从此权妃不仅宠冠后宫,而且很少离开成祖身边。
后来朱棣北征蒙古,他带着权妃随行军中,在大军走到山东临城时,权妃不幸身患重病,最后不治身亡,朱棣为此十分悲痛,甚至还听信谣言,认为权妃死于毒害,便屠杀了后宫几千人,酿成了一起大冤案,但也足以看出,朱棣对权妃的爱有多深。
还有一件跨国恋是韩国明成王后与袁世凯的一段感情。公元1882年,袁世凯随淮军将领吴长庆进驻朝鲜,那时23岁的袁世凯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入驻朝鲜三年后,他升任为大清国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的全权代表。
袁世凯由于帮助韩王和王妃明成王后也就是闵氏除掉政敌大院君,而得到了韩王的赏识,当时真正的执政者闵妃对袁世凯更是欣赏有加。她听从袁世凯的建议,组建义勇团,并任用袁世凯为练兵大使,建成了一支重要的军力。
闵妃仰慕袁世凯,而袁世凯也难敌王妃的美貌,二人便私通了,为了不引起旁人的怀疑,闵妃便将自己的妹妹碧蝉介绍、许配给了袁世凯。这样她便成了袁世凯的亲戚,便不会有人怀疑他们的亲密关系了。
袁世凯成婚后,闵妃几乎每天都借探望妹妹之名来袁世凯家。二人这段私情很快便被妹妹发现,妹妹碧蝉十分气恼。她向袁世凯说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袁世凯也担心自己私通一国之母被发现后会遭殃,便从河南带来了自己的一房姨太太,谎称正室,后来渐渐疏远闵妃。闵妃对此事十分不满。
但后来日军攻入朝鲜后,袁世凯便回国了,他和闵妃的这段跨国恋也无疾而终。
一代才女为谁终身不嫁
唐代出诗人,例如李白,杜甫……但是,要说起唐代著名的女诗人,首先跳入视线的必然是才女薛涛。
薛涛,字洪度,祖籍长安,“安史之乱”后举家迁居成都。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幼年时就通晓音律,八岁便能吟诗作对。
在薛涛14岁时,她的父亲去世,只留下她与母亲相依为命。迫于生计,她只好凭着自己的国色天姿和通晓诗文、擅长音律的才情,在风月场所侍酒赋诗、弹唱娱客。没过多久,她就成为一个名动一时的歌妓。
唐德宗时,剑南节度使韦皋听说薛涛诗才出众,便有心验证。他让薛涛当众赋诗一首,薛涛略作思索,便写下《谒巫山庙》这首诗。韦皋读后大加赞赏,甚至要奏请朝廷让薛涛担任校书郎。这个官职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却是文人墨客非常向往的职位。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从来没有女性担任校书郎这一官职,但韦皋竟然想开此先例,由此可见薛涛当时的盛名和影响力。虽然韦皋的愿望后来没有实现,但“女校书”之名已经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