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爱恨情仇,他们的绯闻很传奇(第8/12页)

金兵的铁蹄踏破了大宋的歌舞升平。靖康之难后,宋徽宗被金军俘虏。当金兵包围汴京之时,李师师把多年来积聚下来的价值九万多的财货全部奉献给朝廷作为抗金的军费。李师师独自逃到了慈云观作了女道士,后来被金军找到,因李师师不愿意侍奉金主,就乘人不备的时候吞金自杀了。一代名妓李师师,这位被徽宗宠爱的宫外美人,就这样悲壮不屈地死去了。

永乐大帝失败的求婚史

历代妃子为争夺皇后之位,往往斗得你死我活,被万人之上的九五之尊选为皇后更是莫大的荣耀,但是有人居然不愿意当皇后,还敢对皇上说:“我不做你的皇后!”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小说里胡编乱造的,但是历史上的确存在这样一位美女,她就是徐妙锦。

妙锦是开国元勋徐达的三女儿,才华出众,美丽动人,其才貌超过了她的姐姐仁孝皇后。正因为她锦心玉貌,所以仁孝皇后于永乐五年去世后,朱棣便对新皇后不作第二人选,一心要把徐妙锦迎进宫去,填补她姐姐留下的那个空位,从此母仪天下。

此时徐达早已过世,徐妙锦的母亲、徐达的继妻谢夫人婉拒道:“我的女儿,只怕是配不上皇上吧。”朱棣听了冷笑道:“夫人的女儿不愿嫁给朕,还想要选择什么样的女婿呢?”

于是,徐妙锦递上一封情词哀恳的书信,婉言谢绝了朱棣的“美意”。徐妙锦熟读史书,深知暴君如虎,一旦被激怒,便会六亲不认,大开杀戒。因此她巧妙设辞,反复强调自己从小生长于豪门大户,性甘淡泊,而且一心向佛,宁愿远离红尘俗世,长伴古佛青灯,以此了却余生。清词丽句中透着淡然的悲切,谦辞敬语中带着傲然的尊严。

徐妙锦不肯与君王同眠,一生姻缘就此断送,谁敢娶皇帝看上的女人呢?为防成祖的再次逼迫,徐妙锦削发为尼。而朱棣也是一个奇皇帝,小姨子表示不愿意后,他不但没有强迫,反而决定从此不再册立新皇后。

据说,徐妙锦死后,朱棣命人按照皇后的礼节把她安葬在皇家墓地长陵。徐妙锦当年出家的尼姑庵就是南京人俗称的皇姑庵,地点在今天雨花台后山上,现已无迹。

在古代社会,当皇后可以说是很多女子梦寐以求的愿望,更何况是皇帝亲自求婚,但是徐妙锦宁愿出家当尼姑也不愿意当皇后,甚至还让永乐帝朱棣自此再也没有册立新皇后,这多少有点令人意外。

当朝公主竟被无赖骗婚

明代的皇室有一个奇怪的规定,便是公主婚配,所选取的夫婿必须是民间优秀的男子,不许和文武大臣的子弟结成夫妻。原因很简单,依据前朝之鉴,明朝皇帝害怕外戚干政,为免自己的江山落入异姓之手,便要堵死“强强联姻”这条路,来断绝大臣们干涉朝政的可能。

这个规定令明朝出现许多平民驸马爷,倒是杜绝了外戚干政的威胁,却埋下了另外一个隐患。因为公主虽然只能“下嫁”给老百姓,但毕竟是金枝玉叶,皇家的血脉,所选的夫婿一定要德才兼备,品行端正才行。

可是皇家总深处宫中,无法亲自到民间去挑选乘龙快婿,为公主选女婿这件事情,就只能交给下人去办,而最得力的助手就是宦官。托人办事总是不太稳妥的,其中多少会有些差池。遇到心地良善的宦官,自然会尽心尽力为公主挑选一个称心如意的驸马爷。但如果遇到一个唯利是图、贪图便宜的宦官,那他就会以权谋私,从中收受贿赂,看谁给的钱多,便帮谁说好话。

这样就给民间男子通过贿赂宦官,向皇室骗婚提供了可乘之机。出点小钱,将来娶了公主可就能一辈子大富大贵了,这笔买卖在当时看来十分划算。于是,许多民间骗婚之辈便打着挂羊头,卖狗肉的旗帜通过贿赂宦官,诈娶公主,谋求富贵。这种事情在明朝居然屡禁不止,堪称奇闻。

明弘治八年(1495),民间有个大款叫作袁相,他想成为皇亲国戚,便贿赂当时负责公主婚嫁的太监李广,请他帮自己说说好话。李广收了钱,自然就在弘治皇帝面前大说袁相的好话。弘治皇帝没有怀疑李广的话,便同意招袁相为女婿,将德清公主嫁给他。

正当袁相欢欣雀跃的时候,有人向皇帝告发了袁相和李广之间的事情,上当的弘治皇帝立刻找人调查,果然发现这个袁相并没有李广说的那么好。骗皇帝的女儿当老婆,这犯的可是欺君之罪。当下恍然大悟的弘治皇帝恼羞成怒,他严惩了这两个欺骗他的人,但公主的婚期已经说定,就算不嫁给袁相,也要另选新驸马才行。

于是,弘治皇帝又赶紧在全国范围内替公主另外寻觅了一个德才兼备的驸马,这才了结了一场闹剧。这次皇室被骗案及时告破,也算是有惊无险了,但之后的嘉靖皇帝就没有这么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