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爱恨情仇,他们的绯闻很传奇(第5/12页)
第四件事:平阳之战结束后,北周武帝准备乘胜追击,攻下北齐重镇晋阳。于是后主高纬命人在城中建了座高耸入云的天桥,时常与冯小怜登桥遥望,不是分析敌军情况,而是在消遣。下得桥来冯小怜为高纬献上脱衣舞,让高纬欣赏她的舞蹈,以消愁解闷。高纬居然厚颜无耻地说:“看了能够头脑清醒,精神百倍。”有一天,木架搭成的天桥忽然垮了下来,冯小怜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一再要求后主放弃晋阳返回邺城。高纬就真的听了冯小怜的劝告,回到邺城,于是北周轻而易举地夺得北齐重镇晋阳。
第五件事:北周越战越勇,于是北周武帝决定直扑邺城。其实高纬退守邺城后,还有精兵十万,是可以奋力抵抗,甚至卷土重来大获全胜的,但是两军相交正在激烈时,冯小怜忽然害怕起来,大叫“军队败了!”这位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皇帝居然“病急乱投医”,一面祈求菩萨保佑,一面将皇位传给太子高恒,自己则带着冯小怜逃跑了,于是北周顺利地取得邺城。然而后主高纬和冯小怜都没能逃走,最后被擒获,于是北齐灭亡。
可笑的是,后主高纬在国破家亡之后,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还冯小怜”。可怜的高纬最后既没有要回心爱的女人,连自己的性命也赔进去了。有此帝王,国不亡,又当如何?
上官婉儿为何甘心侍奉灭族仇人武则天
上官婉儿,唐代名臣上官仪的孙女。在其出生时,武则天以谋反的罪名,将其祖父上官仪和父亲上官庭芝处死。因其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的姐姐,母女才得以免死,被配入皇宫内庭。上官婉儿与武则天有灭族之仇,但她后来却成为武则天的心腹笔杆,终生听命、侍奉于一代女皇。那么,上官婉儿为何不嫉恨武则天呢?
初入宫时,上官婉儿还在襁褓之中,出身名门的郑氏自然不希望女儿从此为奴,荒废一生,因此上官婉儿逐渐长大后,便让她进入宫学馆接受宫廷教习。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上官婉儿在十三四岁时,便能博古通今,才华出众,而且性情聪敏灵动,在宫中名声大噪。
武则天非常爱惜人才,史料记载她“政由己出,明察善断,当时英贤竞为之用”,因此,当上官婉儿的才名传到武则天的耳中时,武则天马上召见了她。对于武则天提出的问题,上官婉儿一一作答,且不卑不亢、态度从容、谈吐儒雅。虽然上官婉儿在一首七言诗中透着对武则天的愤恨,但武则天并不计较,反而赞赏这首诗文辞优美,情真意切。永昌二年,武则天正式登基,她把起草诏书和批阅奏章等事务全都交给上官婉儿处理。这时,上官婉儿实际上已经成为武则天的首席秘书。
上官婉儿精心地侍奉武则天,曲意迎合,深得她的欢心。对于上官婉儿的这种做法,有的史学家认为她始终怀有为父祖报仇之心,因此才在武则天身边忍辱负重,并多次伺机刺杀武则天,但武则天每次都将她饶恕。她对武则天的不杀之恩心存感激,所以甘愿一生听命。但这种说法并不可信,虽然武则天爱惜人才,但是她也更加爱惜自己。假如上官婉儿真的多次刺杀她,她一定不会宽恕上官婉儿,这一点从骆宾王的事件中就能看到。
从圣历元年(698)开始,武则天又开始让上官婉儿帮助自己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上官婉儿这时权势日盛,武则天对她的信任和依赖程度,远非一般王公大臣能够相比的。
从一个罪臣孤女成长为一代女皇的贴身秘书,从一无所有到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一切都是武则天赐予上官婉儿的,而且武则天政绩显著,深得当时民众的拥戴,上官婉儿对武则天的仇视也就慢慢消除,进而死心塌地拥护这位能够真正懂她的伯乐。
武则天死后,李显即位,史称唐中宗,上官婉儿更是被重用,中宗不仅将她册封为昭容,还让她继续起草诏令,并代朝廷评品天下诗文。
公元710年,临淄王李隆基发动政变,起兵声讨韦皇后及其党羽,上官婉儿因为受到牵连被杀,一代才女从此香消玉殒。
在唐朝的政治舞台上,上官婉儿虽然没有丞相之名,但却有丞相之实,并且一度享尽荣华与权力,但她最终还是成了皇权争斗的牺牲品,其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帝王们也玩跨国恋
跨国恋情并不是现代才有的,早在古代,不少帝王就已经过了一把“中西合璧”的瘾。
以风流著称的唐玄宗李隆基就在后宫姬妾中,有过“洋贵妃”。著名的文史专家、文物杂志总编辑葛承雍先生曾提出,唐玄宗有过一个胡旋女,还有一个来自中亚的妃子。唐玄宗记录在案的后宫嫔妃有刘华妃、赵丽妃、钱妃、皇甫德仪、武惠妃、柳婕妤等20人,还有一些嫔妃的档案遗失,但根据其他的线索,可以得知,唐玄宗确实有过洋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