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艰难之开端(第7/16页)
不过,让咸丰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认真做好了下一步的防御工作,旨在防止太平军继续北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天国似乎并没有大举北上的意图。南京城一片歌舞升平,咸丰皇帝得到的消息是:太平天国只有大约两三万人,在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和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的带领下,从扬州出发,开始向北方进军。
3. 天国的北伐
“专意金陵”之策,是太平天国高层定下的战略目标,现在他们终于到达了富庶的金陵地区,这里的美酒与脂粉让他们流连忘返。所有这一切在逐渐消耗洪秀全等人的进取心,身在南京王府内的高层们,随着处境和身份的变化,正在慢慢地改变思想。
在部分将领的积极建议下,洪秀全此时倒还能虚心纳谏,还没有彻底丢掉与大清帝国争夺江山的梦想与野心—在占领南京的一个多月后,洪秀全决定派出北伐军直取北京。
在林凤祥和李开芳的率领下,将近三万北伐军分三路由浦口登陆,渡过长江后开辟第二战场。洪秀全对他们的指示是:
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
也就是说洪秀全为这次北伐定下的战略是,不要在路上耽误太多时间,不要将时间浪费在沿途城池的攻坚上,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直捣北京城。
事实上这还是太平军从金田到南京一路征战不建根据地的战法,虽然看似简捷有效,但实则是孤军奋战。此时咸丰皇帝则已经不再是对洪秀全不甚了解,经过三年的交手,他已经对太平天国有了深入的认识,对这个要与自己争夺天下的对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因此洪秀全的北伐军注定不会再像刚从金田出来时那样战无不胜。
北伐军最初进入安徽境内时,倒是势如破竹,连战连胜,如入无人之境。当时清政府在安徽的守卫极其薄弱,巡抚李嘉瑞刚刚上任不久,还没来得及对省城庐州进行布防,工部侍郎吕贤基屯住宿州,所办团练尚未成军,而督办安徽军务的兵部侍郎周天爵,手下兵力不足一千。早在北伐军尚未到达安徽时,周天爵就极力请求咸丰皇帝派出援兵,上奏说想要防守住太平军,必须有雄厚的兵力,现在的太平军已经不是当初在金田山沟里打游击的乌合之众,以安徽目前的兵力来看,根本守不住各条要道。
周天爵话外的意思就四个字:安徽告急!当时太平军已经开始准备渡江,咸丰皇帝得到周天爵的上报后,立即调尚在奔赴山东途中的四千名陕甘兵前往增援,并诏令四川总督慧成在紧急情况下,分兵支援安徽。
当北伐军进入安徽后,周天爵再次请求增兵,他认为皖北地区还是兵力不够,而且可用的将领也少。咸丰皇帝为了保险起见,特派河南巡抚陆应谷发兵增援,可是又担心北伐军分兵进入河南,因此三天后改了主意,谕令托明阿带兵进入安徽,陆应谷前往谷城进行堵防。两天后又谕令钦差大臣琦善总领江北诸军,又以湖广总督张亮基、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统领兵勇奔赴安徽。
按说咸丰皇帝增援安徽的兵马着实不少,可事实证明这些援军并没能发挥多少作用。北伐军通过临淮关后,攻克凤阳、怀远,又向西攻占了蒙城、亳州,在当地捻军的主动配合下,很快就进入了河南境内。
咸丰皇帝在周天爵的要求下,于五月二日(6月8日)命令奕经带兵奔赴徐州堵防北伐军。但是北伐军并没有进攻徐州,而是沿着黄河向西北方向的归德(商丘)挺进。在攻下归德后,北伐军获得了大量的火器弹药,使得装备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归德的正北不远处就是黄河。当时北伐军想从刘家口渡过黄河,经由山东进攻北京,可没想到清军虽然抵抗能力不足,但却摆出一副破釜沉舟的架势,主动烧毁渡桥,让北伐军无法渡河。刘家口是北伐军渡河的最好选择,因为只要从那里渡过黄河,前方就是一马平川。无奈之下,北伐军只得转道一路向西,连续攻克宁陵、雎州、杞县、陈留等地,顺利抵达开封府外十八里的太平岗。
太平天国的北伐军虽然一路向西攻克众多城镇,但从战略角度看,洪秀全“疾趋京师”的想法在客观上没能得到贯彻执行。北伐军攻克的城镇多,也就意味着自身在消耗着巨大的兵力。而且当时开封城外有深沟两重,周围一片旷野,离黄河还有二十里远,周围也无船只,守卫开封城的有一千五百余名士兵。尤其让北伐军颇为郁闷的是,当时大雨天气,迫使北伐军只得转走宋仙镇寻求合适的渡河地点。
咸丰皇帝得知太平军兵临归德,立即命令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在本省增兵设防,阻止太平军北渡。为此特意派理藩院尚书恩华前往堵截,命令奕经、江忠源等兼程奔赴河南,陕甘总督舒兴阿、陕西巡抚张祥河酌量派兵增援,并命令胜保也迅速赶赴河南,山西巡抚哈芬布在重要隘口设重兵布防。为了更有效地统一步调,咸丰皇帝又命令河南全境诸军统归托明阿节制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