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收复河湟(第2/7页)

达磨在位两年后,于唐朝会昌二年(842年)十月死去,十二月,吐蕃使者论普热前往京城长安报丧。武宗李炎派将作少监李璟前往吐蕃吊唁。

就在李璟吊唁完毕刚刚离开吐蕃后,吐蕃便发生了内乱,其导火索是赞普的继承问题。

因为达磨赞普没有子嗣,于是他的妃子琳氏在一帮佞臣的支持运作下,拥立达磨的兄长尚延立之子乞离胡为赞普。可是,此时的乞离胡只有三岁,谁都明白大权其实是掌握在上任赞普王妃琳氏和一帮佞臣的手里,而且当时在拥立乞离胡即位后,琳氏一伙人将十几个深得人心的老臣全都排挤出朝廷,引起了老臣们的严重不满,其中以宰相结都那反应最为激烈。

面对乞离胡的时候,结都那就是不肯跪拜,他哭着对众人说,赞普宗族有很多人,但琳氏不是皇后,却擅自立她家族之人为赞普,谁能心服?恐怕就连鬼神都不会享受她的祭祀。如果照此下去政权必亡,前些年吐蕃发生很多自然灾害,恐怕就是现在国之将亡的预兆,只叹老夫没有兵权,无法勘正内乱以报先赞普的恩德,现在只有以死相报。说完后,他拔出刀割伤自己的脸,然后大哭着离开朝堂。

结都那的激烈反应很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多朝臣都在为这个忠心耿耿的老臣担心。而事实证明,琳氏一伙并没有放过结都那,就在结都那离开朝堂不久后,琳氏一伙人突袭结都那的府邸,将其族人全部杀死。

可是琳氏除了拥立乞离胡之外,在掌权后还大肆分封本家族的人,可是又没有循例入朝请求册封。于是,其行为招致吐蕃民众的愤慨,在矛盾的不断升级下,终于酿成了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内讧交兵

当吐蕃内部矛盾不断激化之时,唐朝也只能维持现有疆界与吐蕃对峙。对于经常从原州、会州各地进逼骚扰长安的吐蕃军队,唐朝军队只好轮番进行“防秋”,疲于应付而只有招架之功,即使与吐蕃的使节往来,也是只是礼节性,已经没有曾经以雄厚实力为后盾的震慑作用可言。

会昌三年(843年)二月,在唐朝反击回鹘之时,黠戛斯趁回鹘衰弱时,大举进攻回鹘控制的安西、北庭地区,并邀请唐朝出兵支援。当时负责接待黠戛斯使臣的赵藩上疏武宗李炎,认为朝廷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出兵应援,进而一举夺回本属于唐朝的安西和北庭地区。不过,宰相李德裕以朝廷正在与回鹘作战,抽调不出兵力为由,上疏劝说李炎回绝了黠戛斯的邀请。

与此同时,吐蕃内部发生内乱,时任洛门川讨击使的论恐热,召集部将扬言琳氏所立的可汗不仅没有经过大唐的册封,而且残害忠良,胁迫群臣,实在没有资格做可汗,自己准备入诛琳氏。

论恐热很快便纠集了吐蕃在河、陇地区三个部落的一万余名士兵,与青海节度使谋划举兵。论恐热自称国相,领兵进至渭州,与屯驻在薄寒山的吐蕃宰相尚罗思交战。尚罗思兵败逃亡松州,在那里纠集苏毗、吐谷浑、羊同等部落八万余众,同时焚烧桥梁,据洮水之险,以阻击论恐热的进攻。

当时论恐热隔着洮水恫吓苏毗等部落,告诉他们自己是上天派来平定内乱的,现在自己已经成为吐蕃国相,拥有了全部兵权,如果顽抗到底,定将屠灭整个部落。

苏毗等部落本来就是赶鸭子上架,他们完全不知道论恐热的虚实状况,因此犹豫不战。论恐热趁机指挥大军渡过洮水,收降苏毗等部落。尚罗思大军不战而逃,最终尚罗思死于乱军之中。

于是,论恐热趁机整合各部落以及尚罗思的军队将近十万人,挥师进兵松州,在进兵的过程中,论恐热每到一处就实行屠戮政策,铁蹄所至陈尸狼藉。或许当时谁也不会想到,论恐热虽然打着匡复王室的旗号,进而起兵靖难,事实上他内心却是在阴谋夺取赞普权力的野心家。不过,论恐热虽然拥兵十余万,但在他的心中却始终惧怕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时任鄯州节度使的尚婢婢。

尚婢婢出身显贵,先辈世代担任宰相之职,他本人略通史书,不愿出来做官。可黎可足赞普在位时,强令他担任鄯州节度使,因为尚婢婢为人宽厚,而且沉稳有谋略,所以深得将士爱戴,因此鄯州军队在当时的吐蕃军队中算是战斗力很强大的。

论恐热十分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野心,必须要迈过尚婢婢这一关,因此,在会昌三年(843年)七月,论恐热指挥大军进兵鄯州,正式宣布与尚婢婢开战。一时间吐蕃北部边境至鄯州间旌旗招展,鼙鼓震天,完全笼罩在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中。

然而论恐热却出师不利,当大军行至镇西郡时,忽然遭遇雷电和大风的袭击,一时间论恐热不仅辎重损毁甚多,而且损兵折将,仅被雷电劈中烧死的部将就有十多人。论恐热认为尚未开战便遭此不幸是为不祥之兆,心中十分郁闷,因此暂时按兵不动,就地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