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党争终结(第2/7页)

不过,李炎在此后没多久便病逝。李忱即位前就已经对李德裕的专权行为产生不满,况且李德裕是先皇的宠臣,作为新君的李忱,势必要清除先皇的诸多痕迹,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李德裕都是要被清除的对象。

所以李忱即位伊始,就开始了清除李德裕的计划。只不过谁也想不到,作为先皇的绝对宠臣,倒台竟是如此之快。

牛党复兴

李德裕的专权不仅让众多朝廷官员怨言颇多,最关键的是皇帝李忱对他的专权也是十分憎恶,并由此产生了对李德裕主持下的武宗会昌一朝政治的强烈逆反情绪。不过,在李忱即位的时候,因为所谓的武宗李炎的遗诏中还写着由李德裕摄冢宰,在太极殿举行的李忱即位仪式上,宰相李德裕是理所当然地手捧新皇帝即位册文的不二人选,而且以武宗李炎训话形式的册文中,丝毫看不出对李德裕有什么不利之处,所以李忱暂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但是当即位典礼结束后,李忱对左右的人不无调侃地说:“刚才靠近我的人就是宰相李德裕吗?难怪他每看我一眼,都会让我感到一种头发直立起来的恐怖!”

李忱的话一出口,左右的人全都意识到,让皇帝陛下感到恐怖实在不是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人们隐约预感,先皇的绝对宠臣距离倒霉的日子不远了。

果然,在即位典礼结束的仅仅四天后,李忱按礼法脱去丧服,开始上朝主政。第二天便下诏让李德裕以宰相之衔出任江陵尹、荆南节度使。

尽管当时很多人对李忱即位后,李德裕的地位将会有所变化这一点早有预感,但李忱处置如此迅速果断,还是让众人有些始料未及。而李德裕更是没有想到,随着李忱的即位,自己的地位会一落千丈,所以当诏令宣布后,包括李德裕在内的很多人无不为之惊诧。

自此之后李德裕被一贬再贬,凡是以往与他往来密切者,也多被牵连免官。随着李党的逐渐没落,牛党势力开始复兴,朝廷内的牛李党争逐渐进入牛党势力占绝对优势的最后时期,而以李德裕为首的李党则完全处在被排斥打击的不利地位,标志着牛党势力全面复兴的是皇帝李忱起用白敏中。

白敏中,字用晦,华州下邽人。与白居易是同族兄弟,穆宗李恒在位的长庆年间考中进士,在节度使李听的幕府中任掌书记。会昌年间历任殿中侍御史、分司东都、户部员外郎等职。

李炎在位时十分欣赏白居易的才气,想要召他入朝任职。但是白居易与杨虞卿是姻亲关系,而杨虞卿与李宗闵交往密切,他们都是李德裕的政敌,所以李炎想要召白居易入朝,遭到了李德裕的强烈反对。李德裕上奏武宗李炎,说白居易虽然有才气,但体弱多病不堪重用,不过李德裕倒是没把事情做绝,他在强烈阻止白居易入朝的同时,为了照顾皇帝陛下的面子,向李炎推荐了白敏中。李德裕认为白敏中文笔不在白居易之下,而且风度不凡。

如果李德裕知道后来白敏中是如何对待自己的,他一定会为当初极力推荐白敏中而后悔不已。

会昌二年(842年)九月,在李德裕的极力推荐下,李炎下诏任命白敏中为翰林学士。白敏中十分明白李德裕之所以推荐自己,并不是因为他真的看重自己,而是因为他在阻止族兄白居易。由于当时李德裕位高权重,身为牛党成员的白敏中无力与之抗衡,所以只好选择韬光养晦,将自己真实目的隐藏起来。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李忱即位后罢免李德裕,白敏中终于等来了机会。

五月十日,李忱下诏任命白敏中从翰林学士、兵部侍郎晋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众宰辅之首,相当于李德裕在武宗李炎时期的地位。

当时白敏中立即利用自己受宠的有利形势,开始对李德裕及其同党大张挞伐,同时援引提拔牛党成员和曾经受过李德裕打击排斥的官员。白敏中是个头脑灵活的人,为了彻底整治李党一派,他为自己制订了详细的计划。

李炎在位时,曾经将身为牛党成员的几位宰相全部外贬。白敏中首先就是要初步改善在会昌年间被贬黜的五位宰相的处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地位。牛党的奠基人牛僧孺此时身在循州司马任上,所处偏远,官职卑微,白敏中重新任命他为衡州长史。牛僧孺于次年病逝衡州,算是善终。

牛党二号人物李宗闵被李炎贬到封州。白敏中果断提拔他为郴州司马,可惜李宗闵还没离开封州便因病去世;牛党核心成员崔珙时任恩州司马,被改任为安州长史;潮州刺史杨嗣复改任为江州刺史;李珏为郴州刺史。白敏中提携牛党成员,其实是想制造一种牛党复兴的声势,仔细观察他所提拔的这些人的官职,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官,不遗余力地排挤李德裕才是白敏中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