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时局考验(第7/9页)
在之前杜元颖担任剑南节度使期间,因为他贪污腐败,专事盘剥百姓,致使边防空虚,南诏乘虚而入并掠走不少百姓,让西川百姓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妻离子散和骨肉分离。为了安抚民心,李德裕在加强西川防备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解除百姓们的痛苦。大和五年(831年)五月,李德裕特意派遣使者前往南诏,索要被劫掠走的百姓,总计有四千多人返回西川。
李德裕治蜀共有三年的时间,他整顿军队、训练士卒,修筑城堡边塞,使西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当然,这也使得朝廷开始重视起李德裕,八年没有得到升迁的李德裕终于因为成功治理西川而得到升迁。
大和七年(833年)正月,李昂诏令李德裕担任兵部尚书,并且即日进京赴任。对于李德裕来讲,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八年没有得到升迁的他,此刻居然还能重新回到朝廷,这让李德裕十分兴奋。但或许令他想不到的是,前方等待他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
互相排挤
李德裕以兵部尚书的官职高调重新回到朝廷,这固然是皇帝李昂所期望的,但同样也有很多人是不愿意李德裕回来的,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牛党”魁首李宗闵。
八年前的那场朋党之争,最终以“牛党”大获全胜而告终,八年来朝廷的大权完全由“牛党”把持。现在李德裕高调回归,在牛党看来已经是威胁袭来,因为李宗闵已经看出皇帝对于李德裕极为器重,如果照这样下去,李德裕跻身宰相班子是早晚的事情。
因此,从李德裕回到朝廷的第一天开始,李宗闵就表现得极为忧虑。时任京兆尹的其心腹党羽杜悰看出了李宗闵的忧虑,于是,他主动提出让李宗闵向李德裕释放和解信号。他认为,李德裕虽然文学造诣颇高,但他并不是进士出身,如果能让李德裕主持科举考试,那一定能化解他们两个人之间的矛盾。
李宗闵当时听完杜悰的建议后默不作声,杜悰看出了他对这个建议并不满意,于是推出第二套方案:
“如果您不愿意让他主持科考,那就推荐他担任御史大夫如何?”
“这个想法倒是很好!”
李宗闵最终同意了第二套方案,但他表示要和给事中杨虞卿进行商议,让杜悰暂时不要将消息泄露出去。可是,杜悰偏偏是个肚子里存不住话的人,在转天拜望李德裕的时候,杜悰还是忍不住将推荐李德裕担任御史大夫的消息告诉了李德裕。
“御史大夫是朝廷举行大礼时在宫门纠察百官班列的重要职务,作为晚辈我怎敢担此大任!请你回去转告我对李大人的谢意!”听完杜悰的话后,李德裕感激涕零地对杜悰说道。
杜悰带着满意的微笑离开了李德裕的官邸。从此时起,李德裕就在官邸中盼望着御史大夫的任命状发下来。但事情往往越接近成功的时候越会出现偏差,几乎就在杜悰拜望李德裕的同一时间,李宗闵找来给事中杨虞卿商议推荐李德裕担任御史大夫的事情。结果遭到了杨虞卿的强烈反对,原因在于杨虞卿认为牛李两党积怨颇深,绝不是谁主动释放和解信号就能化解恩怨的问题,让李德裕担任御史大夫,等于给了他制约牛党的筹码。
李宗闵经过慎重的思考后,听从了杨虞卿的建议,放弃了最初的打算,最终这件事情不了了之。此时的李宗闵当然不知道杜悰已经将消息泄露出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德裕并没有等来御史大夫的任命书,这让李德裕感觉自己被李宗闵着实忽悠了一把。
李德裕虽然没能等来御史大夫的任命书,但皇帝李昂显然并没有减少对他的器重之情。大和七年(833年)二月,李昂任命李德裕为同平章事,将他招进了宰相班子。朝廷经过了长庆、宝历年间的党争,皇帝李昂即位后对于党争问题很是头疼,尤其是牛党成员长期把持朝政,这让李昂很是不满,所以在李德裕晋身同平章事进宫向他拜谢的时候,李昂向李德裕问起了对于朝廷朋党他是如何看待的问题。皇帝陛下的问题在李德裕看来是报复李宗闵的绝好机会。
“现今朝廷中有三分之一的官员都在结党营私,在臣担任同平章事之前,给事中杨虞卿和他的堂兄中书舍人杨汝士、弟弟户部郎中杨汉公、中书舍人张元夫、给事中萧浣等人相互勾结,他们攀附朝廷权贵,对上结交宰相,对下干扰各部工作,为读书人求取功名和谋求官职,从没有办不成的。”
事实上,李德裕上述这段话明显指向李宗闵,但他作为资深的“李党”领袖,是不能在皇帝面前直接贬低李宗闵的,那样一来,容易让皇帝陛下误解自己是有意打击异己,而选择李宗闵的心腹杨虞卿等人作为突破口,一来是杨虞卿等人确有其事;二来是变向提醒皇帝,杨虞卿等人不过是小苍蝇,其背后有大老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