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8/17页)

……

不久,王廷凑让包围深州的军队闪出一个缺口,放牛元翼出城,结果深州守将臧平献城投降。王廷凑虽然兑现了先前在韩愈面前许下的诺言,但却怪罪臧平守城太久,最终斩杀臧平等一百八十余人。

韩愈终于回到了京城,虽然他此次前往成德,并没有丢掉朝廷的权威。但谁都知道以目前朝廷的实力,仅仅依靠韩愈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韩愈在一片险境中,还能迫使王廷凑放出牛元翼已经实属不易。

长庆二年(822年)五月,朱克融忽然向朝廷进贡一万头马匹、十万头羊,但要求朝廷按照牛羊的市价拨钱物给卢龙镇,进而作为犒赏士卒之用。谁都明白如果朝廷不答应朱克融所说的,接下来他肯定会领兵攻占某一个地方,事实上这就是变向勒索。

李恒无奈地接受了朱克融的条件,朝廷屈辱地接受藩镇提出的无理条件,这在元和时期以后尚属首次。可以说,当时的朝廷已经将唐宪宗李纯辛苦创下的中兴之治局面逐渐破坏,随着当年裴度返回京城,讨伐成德、卢龙最终以朝廷草草收兵而结束。值得一提的是,此后一直到大唐帝国灭亡为止,成德、卢龙二镇再也没能归顺朝廷。

荒淫生活

随着朱克融和王廷凑的叛乱兴起,在平卢、魏博、昭义、武宁、宣武、浙西都发生了或大或小的兵变与叛乱,元和中兴已经成为历史名词,大唐帝国再掀战乱。可是皇帝李恒却没有他的父亲唐宪宗李纯那样的雄心壮志,面对混乱的国家形势,虽然在即位初期他也做过一些有益于国家的事情,如处理科考案,但总的来看,李恒是一个昏庸皇帝,在位的六年里完全可以用荒淫生活来形容。

李恒即位时年方26岁,按照常理来说,这是人生中经历最为旺盛、大有所为的时期。但舒适的皇室生活,以及缺少历练的他养成了娇生惯养、挥霍无度的作风,加上即位后无上的权力以及富甲天下的财富更为他奢靡荒淫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纵观李恒在位时期的生活,可以看出他有三大爱好。

第一个便是肆意狩猎。

李唐皇室的祖先们大都喜欢骑马射猎,有着游牧民族的风格习惯。到了唐朝建国后,皇室的成员虽然不能像祖先那样每日骑马挥鞭、纵横驰骋,但狩猎的爱好依然流传下来,其中李恒就是酷爱狩猎的典型代表。

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李恒刚刚把先帝李纯的丧事安排完毕,便迫不及待地跑到城外去打猎。当时他的这种做法是有违礼法的,但这个年轻的皇帝似乎毫不在乎,虽然谏官上疏请他自重,但他依旧我行我素,每隔一段时间就到长安附近的骊山去狩猎,早出晚归,乐此不疲。

等到十一月的时候,吐蕃与大唐的关系一度十分紧张,可是李恒不顾军国大事,只要起了打猎的兴致,便丢下一班朝臣去打猎。为此宰相和大臣们数次上表劝谏,但全都石沉大海。谏官们见状甚至想出了集体跪在朝门外阻挡皇帝陛下去路,进而挡住李恒外出打猎的方法,但让所有谏官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天不亮,李恒趁大臣们还没上朝之机,便带领护卫径直去华清宫狩猎。

当时谏议大夫郑覃、崔郾等五人实在看不过去,于是五人集体进谏李恒,说陛下娱乐活动太多、嬉游无度,现在吐蕃很有可能进犯边境,如果一旦边境有急报传来,需要陛下急速做出决策但却找不到陛下的话,那会让国家陷入极端危机之中。而且听说陛下又私养倡优,赏赐过于丰厚,这样会使为国家拼杀的将士产生怨恨,希望陛下自省。

郑覃本以为李恒即使不听劝告,也会找个理由将他们搪塞过去,但让这五个人大跌眼镜的是,李恒听他们说完,居然问了站在旁边的宰相一句话,让郑覃等五人差点没背过气去。

李恒的问话是:“此辈何人?”

自己说得义正词严,但皇帝陛下却不认识自己。当时郑覃等五人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在宰相介绍完他们五人的身份后,李恒倒是十分随和,让人赏赐郑覃等进谏的五人,并表示会很认真地考虑他们所说的话。

然而时过不久,这个好动的皇帝便将郑覃等人的话抛在脑后,又带着随从继续开始自己的狩猎之旅。

除了狩猎之外,李恒的第二个爱好是欣赏百戏和赛龙舟。

前边我们说了,李恒在元和十五年(820年)五月,刚刚处理完父皇的丧事便急着去打猎。实际上,早在二月,朝廷上下正在忙于宪宗李纯的丧事时,李恒早已经沉浸在坐殿登基的兴奋中,带领几个宦官随从悄悄溜出宫前往丹凤门,兴致勃勃地观看百戏,而且看完回到宫中后,还眉飞色舞地讲给宫人们听,说得兴起时还亲自表演以哗众取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