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6/17页)

七月二十六日,李恒任命昭义节度使刘悟担任卢龙节度使,准备派兵讨伐朱克融,可是刘悟认为朱克融已成势力不敢到任,上疏李恒请求从长计议。不久莫州都虞候张良佐暗中勾结朱克融进城,将军政长官卢士玫拘捕并押往幽州,可以说卢龙镇的局势进一步恶化。

就在李恒准备讨伐卢龙的同一时间,成德镇的王廷凑亦发生叛乱,与朱克融是被众人推举而走上反叛道路不同的是,王廷凑的叛乱是蓄谋已久。

早先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后,其祖母冯夫人一声令下,让王承宗之弟王承元接任节度使之位,王承元接任后上表朝廷表示效忠。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李恒即位后为了加强对地方节度使的控制,调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担任成德节度使;调王承元担任义成节度使;以义成节度使刘悟担任昭义节度使;武宁节度使李愬担任魏博节度使;左金吾将军田布担任河阳节度使。

李恒这种节度使互相调换的策略,对削弱藩镇的势力是极为有效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选择田弘正担任成德节度使的问题上,考虑还是十分欠缺。原因在于,田弘正担任魏博节度使期间曾与成德发生过多次战事,屠杀成德镇士兵无数,成德将士对其颇为怨恨。当时左金吾将军杨元卿就上疏表示反对,但没有引起皇帝李恒以及宰相们的重视。

十一月九日,王承元离开成德镇前往义成镇上任,不久,田弘正接替王承元开始担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到任后,深知自己长期以来和成德镇的积怨已经颇深,为了自身安全,他带领两千名魏博镇士兵护送自己到任,而且想将这两千人留下担任自己的护卫,他当时请求户部为这两千名士兵拨发粮食供应。可是,主管这件事的户部侍郎崔俊性格刚直,认为魏博镇的士兵就应该回到魏博镇,成德镇本身已经有足够的士兵保护主帅,不需要魏博镇的士兵过去,所以驳回了田弘正的请求。

田弘正到任成德节度使后,其家族十分奢侈,兄弟子侄在长安和洛阳竞相挥霍浪费,平均每天开支二十万钱。为此,田弘正只得拼命地搜刮魏博、成德两镇的财物来供应自己的亲属,当时供应财物的车辆来往不绝,这引起了两镇将士极大的反感。恰在此时,皇帝李恒命度支拨给成德镇的百万贯劳军钱迟迟没有到位,这就为野心家王廷凑提供了发动叛乱的机会。

王廷凑,本为回纥阿布思之族,隶属安东都护府。曾祖父五哥之曾在李宝臣手下效力,以骁勇善战著称。后来王武俊收王廷凑为养子,所以跟了“王”姓。史书记载,王廷凑强悍阴险、沉默少言,喜欢研读《鬼谷》及各类兵书。王承宗担任节度使时,任命其为兵马使,等到田弘正到了成德后,王廷凑心中始终颇为不服,一直暗中策划发动叛乱。他常常在军中煽动士兵的不满情绪,现在王廷凑看到士兵们对田弘正家族的奢侈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于是开始实施自己的叛乱计划。

七月二十八日,王廷凑在节度使府衙召集士兵发动叛乱。士兵们在他的带领下冲进府衙内署杀死田弘正及其幕僚、家属等共计三百余人,并强迫朝廷监军宋惟澄上疏朝廷请封王廷凑担任节度使。

当时魏博节度使李愬得知田弘正被害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他身穿丧服召集本镇将士准备讨伐成德,并派人将家传的宝剑转交忠于朝廷的深州刺史牛元翼,希望他能配合自己讨伐王廷凑。

可是,当李愬正准备联合牛元翼以及其他藩镇时,这个久经战阵的将军忽然病倒。朝廷只得在八月二十八日急召田弘正之子田布担任魏博节度使。田布到任后变卖家产赏赐给将士,以表示为父报仇的决心。

八月十四日,皇帝李恒诏命魏博、横海、昭义、河东、义武等藩镇军队进驻成德边境,准备大举讨伐王廷凑,加上先前的朱克融叛乱,这样一来,标志着自元和十二年(817年)以来,朝廷与藩镇和平相处的局面成为过去,取而代之的是又一波大规模的战争。

八月二十六日,皇帝李恒任用曾经主持平定淮西叛乱的名臣裴度为幽镇两道招抚使,全面负责征讨幽州、卢龙的事宜。不过,在裴度还没正式上任时,王廷凑和朱克融相互勾结,于八月三十日包围深翼节度使牛元翼所在的治所深州(今河北深县)。朱克融为了配合王廷凑作战,亲自带领叛军攻占易州(今河北易县)、涞水(今河北涞水)、遂城(今河北徐水)、满城(今河北满城)等地,从侧翼支持成德,两支叛军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朝廷虽然派兵进行征讨,但效果并不显著。在征讨刚刚开始进行一个多月的时候,李恒就更换了前线统帅,改任裴度为镇州四面行营招讨使,由左领军大将军杜叔良接替裴度担任统帅。之所以会有此变动,并不是因为杜叔良多么能干,而是因为杜叔良向宦官行贿,事实上,他是个完全不懂军事的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