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昏庸二帝(第7/17页)

临阵换帅是兵家大忌,结果朱克融和王廷凑得到朝廷换帅的消息后,利用官军军心不稳的机会,接连攻占蔚州(今河北蔚县)和贝州(今河北清县),马上给官军来个下马威。

一直到长庆元年(821年)底,官军和叛军互有交战,虽然互有胜负,但局势却对官军颇为不利。长庆二年(822年)初,朱克融领兵攻陷弓高(今河北东光县东北),弓高是朝廷供给前线的重要粮道,这等于朱克融切断了官军的供给线。

本来弓高的防守十分严密,有一次,朝廷派宦官到弓高,半夜抵达后,守城将领拒不夜间开门,钦差宦官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次日进城后破口大骂,搞得守城将领很是尴尬。这个事件当时被卢龙镇的间谍传到朱克融那里,于是,某天夜晚,他假扮宦官叫开弓高城门,守城将士不敢怠慢,只好出城迎接,于是朱克融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弓高。

弓高之败让朝廷颜面尽失,很多朝官将矛头直指宦官,认为宦官已经多次扮演坏事的角色,希望皇帝李恒能够整治宦官。但中书舍人白居易显然具有更为清醒的头脑,他上疏李恒指出,朝廷动用几道藩镇十几万大军的力量征讨朱克融和王廷凑,但半年的时间居然毫无效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诸道人心不齐,没有统一协调指挥好,各自互相观望,因此,统帅负有很大的责任。他还认为,朝廷赏罚没有原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有才能的闲置起来,没有才能的却拜官,最终只能是人心不服。事实上,白居易已经在变相批评皇帝李恒用人不当。不过,在批评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白居易建议应该立即让久经战阵的李光颜带领人马从东部极速进兵,强攻弓高重新夺回供给线,与牛元翼合兵一处。同时命裴度带领全军从西面进攻,形成对幽州、卢龙的夹攻之势。白居易还建议,让李光颜挑选精锐士兵出阵,将老弱病残留在本镇,以节省军费开支。废除宦官监军制度,命令魏博镇的田布退出征讨大军之列,回到本镇,以减少不安定因素。

可是奏疏递上去,皇帝李恒却拒绝采纳。

朝廷就这样错失了平定叛乱的绝好机会。王廷凑带兵迅速合围深州,官军虽然努力援救,但都因为供应不到位而功亏一篑。李光颜的军队只得自顾坚守,将士们只得自采粮草,每天的供应只有一勺陈米。

王廷凑围攻深州,致使形势更加危急,皇帝李恒无奈之下只得妥协,任命王廷凑为成德节度使,不久又加封朱克融、王廷凑为检校工部尚书,军中将士皆官复原职,并派兵部侍郎韩愈前往成德镇宣慰。

所有人都认为韩愈这次前往成德恐怕是凶多吉少,就连李恒都指示韩愈到了成德边境不要擅自进入,要观察清形势再行进入,一旦发现危险可以不用请示马上回来。但韩愈却表示,既然皇帝陛下如此信任自己,自己绝不能辜负期望,此去成德如果完不成任务就死在那里。

就这样,韩愈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前往成德。到达成德后王廷凑带着人马弓上弦、刀出鞘,杀气腾腾地前来迎接韩愈,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一种故意的挑衅行为。

但韩愈却面无惧色,神态自若地进入城内。到了驿馆后士兵们纷纷挤在驿馆外边,久久不离去,韩愈问王廷凑是什么原因,王廷凑的回答是人心所向,自己不能左右。

“天子觉得尚书有将帅之才,所以命我来赐节钺,但实在不知道尚书原来不能命令自己的手下。”韩愈听完王廷凑的回答后,立即反唇相讥。

此时王廷凑正要开口继续争辩时,他身边的护卫闪身走到韩愈面前,然后质问韩愈说道:

“先太师(王武俊)为国家打败朱滔,征战的血衣尚在,本镇什么时候辜负过朝廷,为什么偏偏总拿我们当乱臣贼子看待?”

韩愈丝毫不退缩,立即反击道:“既然还记得先太师那是再好不过,说明你们还没有丢掉良心,相信你们也都知道祸福顺逆的道理。自安史之乱以来,你们看看反叛者吴元济、李师道的子孙现在还有为官的吗?反观田令公(田弘正)归顺朝廷,其子孙虽然年少却都身居官位。王承元归顺朝廷,年龄不大朝廷却让他做了节度使,而且刘悟、李佑现在也都是节度使,这些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韩愈的声调越说越高,说到最后,已经带有训斥的味道。

“退下去!”王廷凑担心军心有所动摇,他下令让护卫退出门外,然后收敛起骄横之色,态度温和地问韩愈道:“侍郎此次前来除了代表陛下赐节钺之外,想让廷凑做些什么呢?”

“解除对深州的包围,放牛元翼出城。”

“好!就照侍郎所说的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