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昌: 力学所早年的人和事(第7/10页)
李:哦!谈先生是林鸿荪的学生,他了解得应当更准确。我当时自己被整得狼狈不堪,也就听人那么传。
下面我跟你谈谈林同骥先生。林先生回国之前,已经在美国拿到正教授的职位,学术地位也比大多数学者要高一些。他的专业是稀薄空气动力学,研究卫星等在高空很稀薄的空气中飞行所遇到的问题。好像他发展了一套类似于统计力学的计算方法。回国之后,他当研究组组长,工作特别努力,脾气也好,与群众关系处得不错。他对共产党也是非常热情。他是和夫人一起回来的。他夫人叫张斌,大概在美国拿了化学博士学位吧,所以回来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工作。
“文革”的时候,抓到一个人,说是美国特务,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大概他受不了刑讯,就胡乱招供。问他跟什么人联系,他说我也不知道联系人的姓名,只知道她是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女的,每天骑一辆红色的自行车上班。后来一查,发现化学所有个张斌与此能对上。于是,有一天早上,突然间来了好多公安人员,就把张斌给抓进了监狱。听说她在监狱里受尽了折磨,尤其是被饿得很厉害,有时候恨不得抓一把草来吃。关了她四五年吧,因为实在找不到任何证据能够说明她是特务,就把她给放了。我1956年初次见到张斌的时候,觉得她长得非常年轻,听说她出狱时,背也驼了,腰也卷了,已经变成一个老太婆了。你说这个打击有多大!
“文革”的时候,林同骥当然也就没好日子过:你老婆是特务,你还能没问题吗?老是斗他。后来罚他到力学所的开水房去烧开水。有人说林同骥特别有意思,在开水房的时候,他还研究怎么烧最节煤。改革开放后,对外关系松动,张斌说,我在中国大陆待不下去了,我回美国去。她就回美国去了。林同骥坚决不去,一个人留在力学所。我有一次在力学所碰见一些老同事,他们跟我开玩笑:“李毓昌啊,你知道什么地方有好的托老所吗?”我说:“不知道。谁要托老呀?”他们说,要把林同骥托去。他老婆走了,女儿也去美国了,就他一个人孤苦伶仃,还在这儿硬撑着不走。他们还说,改革开放后,有一次在法国巴黎开国际力学会议,林同骥去了,他特别的省,组织上给他的津贴,他全都省下来买书籍、仪器等。不仅自己省,还叫别人也省,说国家现在还穷,我们要省着点用。大概他们去的时间比较长,他还特地买了一把推子,平常谁要理发,他就过去免费帮人理。他节省到这种程度。后来,他大概实在因为年纪大、身体不好才去了美国,在那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熊:夫人、女儿都走了,他为什么要留?他可说过理由?
李:他说,他还能帮国家做点事情。大概有很强的报效祖国之意。林先生的学问还是不错的。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他还是做了一些事情,譬如带研究生等。他后来入党了,这大概是“文革”以后的事。
熊:在那之前,他向党靠拢吗?是否给你们递过入党申请书?
李:好像没有。
熊:他那么靠近党,为什么长时间不提交申请书呢?
李:那我就不知道了,有些事情我没跟他敞开来谈过。下面谈谈其他人的情况。应该说,那时候从美国回来的人,大部分人都属于左派。李敏华先生、潘良儒先生等人,都认为自己是左派。还有一个人叫程世祜的,也倾向共产党。他这个人还是很正直的,听说当年在美国留学时曾质问总统:美国政府不让中国留学生回来,他和其他七十多个中国留学生就在《纽约时报》购买广告版面,发表了一封致美国总统的公开信,质问他,你们美国不是尊重人权嘛,为什么不让我们回国,有什么理由不让我们回国?
我觉得这些人选择归国时,心理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们对共产党有好感。因为经历长期动乱后,共产党建立了一个统一而比较安定的国家,且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提高了。我们小的时候,几乎天天都是纪念日,今天是某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多少周年,明天又是另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多少周年,很有屈辱感。于是,有很多人都以振兴中国为己任。至于走什么道路,则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像胡适之等人,他们觉得应该走英美的道路。而另外有很多左倾、左派知识分子认为应该走苏联的道路。共产党选的是苏联的道路,自1949年建国以来,在建设方面的确也做了一些工作,这些成绩也是激动人心的。不说别的,就拿我们力学所的大楼来说,你知道当时的造价是多少?100万元。1958年底动工,1959年10月1日左右我们就到楼内上班了。由此可见共产党在发展科学方面的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