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君诏: 从留学美国到土法炼钢(第10/10页)

熊:傅先生,非常感谢您的帮助。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不过今天您讲了两个小时,实在不能让您再累下去了。以后再找机会向您请教。

本文初发于《当代史资料》2016年第3期,第13—24页。

(此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傅君诏教授审阅)

  1. 留美预备班学生于1945年6月2日由昆明启程赴美留学。据刘豪《民国时期云南留美教育研究》(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第78页。​​​​​​​​

  2. 这是有名的“赵忠尧事件”,详情可参考熊卫民《金霉素·牛棚·生物固氮——沈善炯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9—85页。​​​​​​​​

  3. 《美政府阻挠我留美教授学生归国 钱学森等被非法扣留 归国学生发表声明抗议美帝暴行》,《人民日报》1950年9月23日。​​​​​​​​

  4. 斯塔森(1907—2001),1948—1953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长。他曾九次(1944、1948、1952、1964、1968、1980、1984、1988、1992年)谋求成为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但均未成功。他未曾担任过美国副总统。据维基百科的Harold Edward Stassen词条,https://en.m.wikipedia.org/wiki/Harold_Stassen。​​​​​​​​

  5. 晋曾毅(1908—1959),河北蠡县人。1929年起留学比利时、法国,1937年回国参加抗战,1947年起任北方大学党总支书记、工学院副院长、华北大学工业学院副院长。北京工业学院副院长,1954年起任高教部教学指导司司长,1956年调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兼党支部书记,1958年调新成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1959年8月因积劳成疾病逝。据张振、万绚《晋曾毅与中国科技大学》,《档案天地》2006年第2期,第15—16页。​​​​​​​​

  6. 陈康白(1898—1981),湖南长沙人,192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2年赴哥本哈根大学研究院攻读有机化学方向的博士学位,1937年回国赴延安,先后担任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延安自然科学院院长、中原军区军工部部长、东北军区军工部总工程师、东北人民政府计委重工业处处长等职,1951—1953年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据金能明、林清育《誓与马列共生死——陈康白》,http://chem.xmu.edu.cn/intro/ckb.htm。​​​​​​​​

  7. 据1958年时担任人民报天津记者站工业记者的舒倜介绍,第一个土高炉由苏州农业机器厂的两位工人朱红发、周宝玉在赴四川习得炼铁古法之后,于1957年1月在苏州建成。“消息传开,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在内的许多单位或地方都派人前去参观学习。”据舒倜《大炼钢铁的奇迹与悲剧》,《文史精华》1998年第6期,第49—55页。​​​​​​​​

  8. 杨永宜(1923—1987),钢铁冶金专家。1947年从唐山交通大学冶金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50—195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1953年转至东北工业学院完成由苏联教授直接指导的研究生学习,主修炼铁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钢铁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从1958年起任炼铁教研室主任。1958年9月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小册子《土高炉小高炉建设与生产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