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兴(第8/9页)

七月初一,李锦率前锋占领彝陵。九月,忠贞营在常德完成了集结,经短暂休整后挥师参战。十月二十四日,忠贞营占领益阳,随后分兵进取湘潭、湘阴、衡山、湘乡。

活动在湖南的何腾蛟也没闲着,终于在十一月初一攻克永州,接着重新夺回宝庆,马不停蹄地向长沙赶来,跟堵胤锡抢收复省会长沙的“首功”。

何腾蛟没想到,堵胤锡的速度更快,忠贞营在十一月十一日便完成了对长沙的合围。由于敌寡我众、兵力悬殊,堵胤锡完全不必拘泥于“围师必缺”的教条,果断采取不留缺口、不分主攻助攻的战术,就像李云龙打平安县城一样,几个城门都是主攻,大家一窝蜂全上,谁先打下来谁就是主攻。

从长沙城墙上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穿着各色衣服的南明军队,清军哪里见过这个阵势,早吓尿了。勉强支撑了五天,到十一月十六日,清军的守城将领损失殆尽,长沙已经朝不保夕。

值此千钧一发之际,何腾蛟以“督师”的名义向堵胤锡发出命令,急调忠贞营撤离长沙外围,开至江西“救援”金声桓。堵胤锡傻眼了:何腾蛟,你搞什么飞机?到底是朱由榔给你发工资,还是多尔衮给你发工资?

不必诧异,这显然是何腾蛟眼看长沙将被堵胤锡和忠贞营攻破,又玩起“拆台”的阴招。何腾蛟认为,长沙的清军已经被忠贞营打成了“植物人”,自己带着“还乡团”过去踩上一脚便可大功告成。

事实证明,何腾蛟未免太自信了。太过自信,往往还不如自卑。

堵胤锡不敢抗命,带着忠贞营开赴江西。何腾蛟的“还乡团”顶了上来,却始终啃不动长沙的顽敌,双方陷入僵持状态。

何腾蛟的处境越来越艰难,因为清军的援军正在马不停蹄地驰援长沙。

早在忠贞营抵达湖南的同一个月,北京的多尔衮便任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侄子)为定远大将军,率军南下支援湖南的留守部队。不过,这支援军的速度稍微慢了点,忠贞营都撤围了,援军还没有抵达湖南。

不是济尔哈朗不想快,他接到的其实是两个任务:先平定山东,再支援湖南。做出这样的安排,并非多尔衮有先见之明,会预感到何腾蛟会瞎搅和,而是对湖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尔衮战略上的失误,为堵胤锡伺机收复湖南提供了便利。但是,由于何腾蛟两番拆台,为清军在湖南的留守部队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喘息时间,搞得多尔衮都很想给何腾蛟加官晋爵。

十月,济尔哈朗大军抵达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剿灭了刘泽清与“老牌流贼”榆园军策划的山东起义。

榆园军的历史可追溯到万历时期,从那时起,山东西部的饥民便组织起来,以榆树林为掩护,挖地道、打游击,声势相当浩大。

金声桓、李成栋“易帜”后,闲居在北京的前明降将刘泽清感到清廷国运渐衰,派亲信李化鲸在山东联络榆园军开展抗清斗争。义军在山东西部攻城略地,甚至波及到毗邻的山东巨野府、北直隶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河南归德府等地,令多尔衮十分震恐。

多尔衮调山东、北直隶、河南三省兵力会剿,义军寡不敌众,节节败退,李化鲸率残部据守曹州。济尔哈朗大军抵达后,会同进剿的三省清军攻下曹州。李化鲸被俘获,牵出了幕后主使刘泽清。十月二十五日,刘泽清、李化鲸等被处死。

完成了山东的这茬任务,济尔哈朗率军继续南下,于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进入湖南境内。何腾蛟率“还乡团”不战而逃,与马进忠部退守湘潭,湖南战役进入了第三阶段——“全线溃败”。

正月二十一日,济尔哈朗大军逼近湘潭,自知不敌又对何腾蛟失去信心的马进忠向南撤退。何腾蛟瞬间成了“光杆司令”,于次日被破城的清军俘获。二十七日,不愿投降的何腾蛟被清军处死。

私欲,葬送了刚烈汉子何腾蛟的身家性命和一世英名!

昙花一现

堵胤锡率忠贞营奉命撤出长沙外围后,但并没有打算去增援只剩下一口气的金声桓,而是南下郴州观望。

济尔哈朗清楚忠贞营的战斗力不一般,在分兵攻取宝庆、衡州的同时,亲率主力南下郴州。堵胤锡、李锦自知不是济尔哈朗大军的对手,主动弃守郴州,分别向广西撤退。

李锦率忠贞营南撤,准备驻扎梧州,但遭到永历朝廷官员的百般刁难和排挤,诬陷他们是“犯境之贼”。五月二十五日,总兵叶成恩出兵截击忠贞营前锋部队,所幸被忠贞营击溃,李锦率忠贞营经梧州前往浔州(今广西桂平)、横州(今广西横县)休整。

当时,永历政权的两支武装——陈邦傅部、徐彪部正在广西内地酣战,争夺对南宁府的控制权。双方从永历二年(1648年)九月打到永历三年(1649年)五月,政治手腕高明、作战指挥拙劣的陈邦傅渐渐处于下风。看到忠贞营南撤,陈邦傅便“盛情邀请”李锦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