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毒杀亲子的胡太后(第7/9页)
梁军在昌义之指挥下向浮山堰增援,李平只得下令退兵。更为可笑得是,李平气得火冒三丈,胡太后私毫没有怪罪崔亮的意思,谁让崔亮是崔光的堂弟呢。非但无罪,崔亮还和李平在朝堂之上争起攻破硖石的攻劳。
上天似乎要见证这项伟大工程诞生人间。
死了十多万劳工,付出巨大的物力和财力,经过又一年努力,浮山堰终于建成。长达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约四百米),顶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堰上栽植杞柳,建有军营,驻兵把守。
浮山堰挡住浩浩荡荡东流的淮水,上游水位暴涨,漫出两岸,波浪汹涌,淮河南北方圆数百里土地一片云水茫茫。
寿阳变成水晶宫,守将李崇把城中军民迁到八公山早已修筑好的魏昌城,与寿阳、硖石三地之间搭起浮桥往来。
南北朝时自然环境优良,淮河水清,碧水幽幽,明静澈底。荡起小舟,船在城上行。房屋坟墓浸在水里,瞧得清清楚楚。
梁朝军民一片欢呼,万众沸腾,付出的牺牲终有回报,奇迹诞生了。萧衍万分得意,谁说建不成,这不建成了?天下有我萧衍做不到的事?不需一兵一卒,再过几天淮南将看不到魏人的踪迹。
北方女主急得不行,刚刚掌权,萧衍来个下马威。越想要什么越不给你,胡太后下诏任城王元澄率十万大军出彭城南下,不惜一切代价扒开大坝。
李平笑了,“前些日子带兵我去过淮河,就淮河的水量根本不必出兵,用不了多久,浮山堰自会倒塌。”
浮山堰再坚固也是人工建造,不是自然山峰。水越积越多,天长日久怎能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建坝不能没有泄洪道和闸门,康绚认识到这一点。建闸门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根本不可能,康绚派人挖了一条泄洪道。一条泄洪道不足以分流浩瀚的积水,再说水不能全排梁国境内。康绚想出一条反间计。
间谍们四下吹风,浮山堰防御工事坚固,不怕进攻,怕你们掘沟放水。水放光了,浮山堰就失去作用。贵公子萧宝夤真相信,发动魏国军民掘开淮河,凿山开沟,向北挖开一条五丈宽的大沟,引水北流。五丈?对于方圆数百里的人工湖来说太小意思啦,何况上游淮水依旧滚滚而下。
康绚走了,带着一身的荣耀回南京,浮山堰留给地方官徐州刺史张豹子打理。嫉妒心人皆有之。这么伟大的工程原本属于自己,偏偏朝廷委任康绚。张豹子对浮山堰不闻不问,更不用说修缮一下。
五个月后,淮南进入雨季,淮水暴涨。汹涌的波涛怒吼着,如同小山相仿无情地冲击着浮山大坝,守堰将士夜宿堰顶每每惊得神魂出窍。九月十三日,一声如巨雷般的轰鸣,震动天地,方圆三百里都能听到那魔鬼般的吼叫。洪水冲垮浮山堰,咆哮的洪流疯狂地奔流东下。人们惊讶发现洪水从天而降,不容恐惧,脑海一片空白即被大水吞噬。
洪水卷起沿淮两岸的军营、城堡、村落,以及十多万人,在凄厉的惊呼和绝望的尖叫中一路向东,向东,直到大海。
萧衍流泪了,这是他人生第一次失败。多么的可怕,会有多少人暗中嘲讽,暗中诅咒,亦会有多少人开心欢笑、幸灾乐祸。四个月,从幸福的天堂到失落的地狱。
“佛祖没有站在我这边。”萧衍仓皇终日,他再也没有人力,没有财力去继续伟大的构想。承认失败吧,为战争和杀人所创造的发明一定会报应到自己的头上。佛祖不会保佑杀人犯的,永远不会。
永宁寺
北魏胡太后笑了,笑得异常灿烂,“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我大魏。”
西北贫穷山地走出来的少女一跃成为垂帘摄政的皇太后,又为钟离大会战惨败的北魏帝国赢回脸面,让天下人着实讥笑了一番自诩圣主的萧衍。谁敢说佛祖不在胡太后身边呢。
为了表达虔诚之心,再积功德,胡太后在皇宫之畔建起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永宁寺,将中国佛教之兴盛推向新的高潮。
永宁寺极尽奢华,高一丈八尺的纯金实心佛像一座,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实心金像十座,玉石巨佛两座。主佛殿如同皇宫太极殿般雄伟,南门如皇宫的端门一样巨大,僧房千间,珠玉锦绣充斥其间,骇人心目。
永宁寺木制宝塔高达九层,挖地筑基,深及黄泉。浮屠高九十丈,上刹复高十丈。夜深人静之时,塔上风铃飘动,声闻十里。可惜的是,不过十八年,如此宏伟之塔寺,一朝竟为雷电火烧毁,当时观者皆哭,声振城阙。谁让那时的人们不懂安置避雷针呢。
“金刹与灵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当时北魏国大小寺院两万多所。胡太后仍不满意,派遣使者宋云和惠生法师去西天取经。惠生法师没有孙悟空的保护,未能到达真正的天竺国。过葱岭,在天笠国边境停留下来,带回一百七十部大乘佛经,历时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