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东昏侯(第7/13页)

高门士族书香门第讲究文章清谈,亲戚们中间韦睿不出色、不出名。伯父韦祖征最看好他,认为韦睿学识过人。韦睿有过一次人生机遇,宋前废帝刘子业年间,袁顗任雍州刺史,用他做主簿。后来袁顗和江州长史邓琬一同起兵反对宋明帝刘彧。朋友们对于著名的浓湖鹊尾之战想必了如指掌。在那场全天下对抗南京的战争之前,韦睿预见到失败,找借口离开袁顗,从而免遭池鱼之殃。

有时候机会靠等待。萧宝卷称帝,天下大乱,陈显达、崔慧景相继起兵。雍州不少豪杰与韦睿谋划借机干一番大事业。韦睿点评当今人物:“陈显达非命世之才;崔慧景懦而不武;天下英雄将出于吾州。”

谁?自然是萧衍。韦睿把两个儿子派到襄阳做事结交萧衍。

当他接到襄阳起兵檄书,立刻砍竹做筏,率两百骑兵、二千步兵从上庸城顺流而下,日夜不停、倍道兼程赶往襄阳。萧衍见到韦睿,击案而起,大喜道:“他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大事成矣。”

从襄阳攻打南京,远隔万水千山,荆州是第一个攻取的目标,夺取荆州即可顺流东进。萧衍得知刘山阳率三千中央军即将抵达荆州。名义上刘山阳去益州做巴西太守,过荆州那是顺路。他的真实目的萧衍清楚得很,联合荆州兵来打襄阳。萧宝卷杀萧懿之前做好安排,如果刺杀计划没有得手就动用武力。

众将请攻荆州,萧衍侃侃言道:“荆州人本来畏惧襄阳人。唇亡齿寒,难道他们不害怕?我若合荆雍之兵顺流东进,虽韩信、白起再生也无能为力,何况那帮小人。”

众将半信半疑,问道:“刘山阳怎么办?那可是一员虎将。”

萧衍和刘山阳是战友,当然深知其人勇猛善战。萧衍笑了,笑得很暧昧:“如果刘山阳敢入荆州,我能使他的人头飞到襄阳,你们信不信?”

十几天过去了,荆州实际管理者,冠军将军、行荆州事萧颖胄差人送来一个木匣,众人打开看时,正是刘山阳的头颅。众将大惊,问道:“明公如何知道萧颖胄会斩杀刘山阳?”

萧衍轻轻合上匣盖,叹息道:“山阳兄,不是我想杀你,是你想杀我啊!”萧衍手抚几案缓缓站起身,“你们知道刘山阳从京城出发带了什么东西吗?”

“人。大大小小的妓妾,所有的家眷。”张弘策回答道。

“巴西偏远,带家眷本无可厚非。但蜀地贫瘠,难比京城繁华,刘山阳举家西行,是不想再回建康。试想连刘山阳这种有勇无谋的人都知道避祸,何况萧行事(萧颖胄的官号)。”萧衍侃侃而言,继续说道:“然而,萧行事此人不识机变,如果不逼上一逼,他不会铤而走险。于是,我想到了一个人。”

张弘策接口道:“王天虎!”

“不错,就是此人。王天虎本是萧行事的亲信,派到襄阳探听消息。起兵之前,我让他带书信回荆州,沿途分发给各地官府,内容是:‘刘山阳西上,目的袭取荆雍二州。’”

张弘策皱眉道:“可是萧行事似乎并不相信。”

“他当然不相信,因为刘山阳为我雍州而来,所以王天虎又回来了。天虎回归,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萧行事左右为难,拿不定主意,故而要留下一条联络途径。于是,我又给王天虎两封信,一封交给萧行事,一封交给他的弟弟萧颖达。那两封信只写了四个字‘天虎口述’。”

“空函?”众人一片惊讶。

“不错,就是空函。”萧衍微笑道:“萧行事必然询问王天虎,而王天虎当然说不出什么来,因为我根本没说过任何事情。当荆州官员打听信中内容时,萧行事和王天虎自然回答不出。他们越不说,荆州官员必然认定萧行事与我有密谋,不想让人知道。既然有书信怎么会什么事都不谈?”

张弘策恍然醒悟,“明公是想让刘山阳起疑?因为荆州官员中肯定有朝廷的人。”

萧衍点点头,“如果刘山阳起疑,萧行事拿什么做解释?萧颖达好勇使气,定会力主杀刘山阳起兵。两家火并,刘山阳兵少必败。”萧衍略显得意地说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次之;心战为上,兵战次之。此所谓两封空函定一州也。”

众将感叹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是他们和萧衍都没有想到,刘山阳的人头是用王天虎的人头换来的。

刘山阳得知萧衍与萧颖胄密信往来,停军江安(今湖北公安)不肯入江陵城。萧颖胄左右亲信认为萧衍招兵买马兵力强大,荆州不是对手,劝他斩杀王天虎取信刘山阳,将刘山阳骗入城中杀死。

刘山阳见到王天虎的人头后果然深信不疑,仅率数十名随从进江陵中了埋伏,人头传至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