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天时地利人和(第7/17页)

眼瞅着煮熟的鸭子要飞,藤田认为“事不宜迟,勿失良机”,立即决定展开攻击。

藤田给手下的两个联队下达命令后,就带着旅团总部呼呼地往前跑。跑了一个小时,忽然遭到密集射击,慌忙停了下来。原来因为天黑看不清路,加上这厮立功心切,跑过头了,竟然直接跑到了老河口外围阵地前。

藤田赶快撤身回头,呼呼地跑后方去指挥作战,这个乱。

经过长途跋涉,日军士兵们相当疲惫,在藤田改变主意之前,除警戒部队外,大部分早已进入梦乡,结果一个命令,又被叫起来进行紧急集合。

两支联队兵分两路,第25联队负责由竹林桥向西,占领光化城及北关渡河点。

到达光化城下,第25联队长古泽末俊大佐命令部队全部下马,以步兵的战术动作发动进攻。本来是想搞个突袭什么的,谁知藤田冒冒失失地跑来,已经暴露了目标,守光化的川军营早有准备,他们起先在城墙上据守,之后逐渐退往城内中心据点进行抵抗。

据点很坚固,川军也很顽强,古泽束手无策,多次进攻均被击退。这时,天也快亮了,西南方机场方向突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响,并看到火焰猛烈升起,古泽马上猜到这是机场燃料库在爆破,显然守军正在做撤退前的破坏。

那边已经进入了最后一道程序,这边光化城还难以突破,把个古泽给急的。他随即调整打法,将先攻城再占渡口,改为先占渡口再攻城,除留一个小队在光化城边监视外,联队主力攻向北关渡口并予以占领。

趁日军转向,光化城内的川军营撤进了老河口。古泽到北关后,对老河口的北门进行了观察,发现这里树木荫蔽,城外街道房屋又接近城门,易于进攻,因此就生了歹念。

古泽下令将一门山炮分解开来,利用城外的房屋为掩护,移至北门外约五十米附近,天一亮,就先以机枪中队压制侧面火力点,然后用山炮轰击城门。

城门轰开了,日军一拥而入。可是一进去,第375团就从侧面来了个大爆发,一连击退其三次进攻,日军短时间内便被打死打伤三十多人。

古泽自以为得计,其实他能看到的破绽,对手也不是睁眼瞎。汪匣锋早就视北门为守城的最大薄弱点,等着他钻套呢。

第25联队一共仅有三个骑兵中队,一个中队约为一百人,三十多人去了,也就等于这个中队的三分之一没有了,而且眼看着继续进攻也没什么把握,不过徒增伤亡而已。

古泽只好收拢部队,暂停进攻。

论疲劳程度,第26联队比第25联队有过之而无不及,差不多是从宿营地被拎着耳朵硬拖出来的。紧急集合后,他们便开始了“悲怆的前进”——由于是夜行军,错综复杂的地形增加了前行的难度,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上面还要求纵马急奔,于是人马都苦不堪言,沿途不断有马匹因过度疲劳而倒毙。

将近黎明,第26联队才赶到指定地点。藤田和他的旅团司令部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他听到光化城附近传来极为密集的枪声,知道第25联队已经动手,就催促第26联队也尽快投入进攻。

陈仕俊镇守的外围阵地,共分两层,朝里一层的叫马头山,朝外一层的叫牛头山。第26联队长山下彦平大佐首先看到的是牛头山,正要下马作战,襄河西岸的第五战区炮兵阵地已经提前发作,炮弹纷纷越河而下,给了日军当头一击。

再攻山,守卫牛头山的第373团以逸待劳,打得很是给力,接着,中美空军也飞来凑热闹,第26联队还没折腾出个青红皂白,就遭到较大伤亡。

突袭的同时,飞机向左侧高地前方猛投炸弹,爆炸声震耳欲聋,黑烟冲天。如此大的声势,把山下及部下吓得够呛,都以为踏入了中方的包围圈。

明知前面死路一条,但旅团司令部就在后面,山下也不敢退,唯有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进。

爆炸持续四十分钟后,仍不见牛头山上增加守军,山下这才弄清这是中美空军在对机场进行破坏性轰炸,赶紧给部下们打气减压,以化解众人的恐惧心理,但因375团抵抗极为顽强,前方仍无进展。

在山下采取从侧面横爬式攻击战术后,总算有所推进,只是在经历三个小时苦战后,官兵们已经累得快瘫掉了,战斗处于胶着状态。

战场之上,有时候兵力多寡非常重要,不一定要多出许多,那么一点点,就足以改变跷跷板的平衡。

古泽在光化城下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不是他不够聪明——事实上,他在某些细节方面可能比山下还要机灵一些,起码听到爆炸时,第一时间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像山下用那么多时间自己吓自己。

山下比古泽强的,就在于他的联队要多出一个骑兵中队,这个中队作为预备队,一直未进行作战,也就是说休息了三个小时。见前方进展不大,山下便将预备队增加到第一线,形势很快发生了较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