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财政乱局(第10/14页)

截至1927年,孔祥熙主要是充当宋氏家族的中间人,在蒋介石和北洋军阀(尤其是阎锡山和冯玉祥)之间牵线搭桥。他在与他们达成一项财政交易时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使得两人倒向了蒋介石的一边,并把北京拱手让给了他。蒋介石在南京正式宣布就职后,作为奖励,孔祥熙被任命为实业部部长。

他在这个位子上一直工作到1932年。在这段时期,他对发展强大中国经济所做的贡献可以用纺织行业面临的一个困境来加以说明。《中国杂志》对此做了如下记载:

在老河口,一担优质棉花价值20美元,那里的军阀征收不少于16美元的税。由于享有治外法权,日本人可以不用缴纳这笔税款。因此,他们不但可以从内地购买棉花供自己设在中国的工厂使用,还可以把购来的棉花卖给中国工厂。这样一来,日本人不仅能够把棉花出售给中国工厂来获得可观的利润,自己的工厂还可以享受低价的原材料。如果中国工厂使用进口棉花,必须缴纳14—15美元不等的棉花进口税。棉花纺成棉纱之后,中国工厂还要为每捆棉纱再缴纳8.5—11.63美元不等的货物税。如此一来,中国工厂的每件棉纱的成本要比日本工厂高出22—26美元。

很显然,中国商家急需政府保护其免受日本企业的恶性竞争,并减轻其税收和关税负担。孔祥熙没有去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对此事置之不理。子文同美国谈好了以小麦和棉花的形式贷款5 000万美元的交易,可以说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制造商终于有一个公正的机会与日本企业搏一搏了。就在此时,财政部部长孔祥熙插了一脚,他取消了日本企业的关税,本国同胞们宝贵的成果全都泡汤了。

1932年春,孔祥熙被任命为特使,负责考察西方工业组织,“目的是促使中国工业实现现代化”。他计划出国一趟,到华盛顿拜会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

陪他一起出国的还有孔夫人和时年15岁的孔令侃。这是霭龄自大学毕业后第一次重返美国。由于蒋介石的宣传部门没有把宋家这块抹布洗干净,上海这边关于蒋家、宋家和孔家的很多肮脏的流言都已经传到了美国人的耳朵里。很显然,霭龄发现她贪财的名声已经先她而至。她想去威斯里安女子学院看看,但又很担心当着老同学的面出丑。

据在此次访问中见过霭龄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校友,一名杂志编辑尤尼斯·汤普森回忆:

看到孔夫人留下了真实的女性烦恼的泪水,我亲自取来氨水精油来使她镇定下来……她很担心,即便在离开这里之前的最后一刻受到可能面临的指责,她也无法接受。不过我们向她保证,绝不大肆张扬此事,那些知道她需要安静和私人空间的朋友们在这件事上也很配合。我们只通知了她的同班同学,这些人从全美各地来到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跟她会面。整整两天的时间里,她见到的全是自己熟悉的面孔,终于可以暂时把国家大事的负担从身上卸下来了。

霭龄对“这片熟悉的土地和那些自己喜爱的熟悉的面孔”感触很深,于是设立了一笔一万美元的奖学金,以纪念她在校时的院长杜邦·盖里。

孔氏夫妇随后乘船去了欧洲,进行这次出访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参观德国蒸蒸日上的军事工业。孔祥熙从德国购买了价值2 500万美元的武器装备。由于法西斯主义在当时很时髦,他的妹夫又是其头号拥护者,于是孔祥熙决定去拜会贝尼托·墨索里尼。

霭龄先行一步来到威尼斯,墨索里尼派来的欢迎团乘坐一艘饰满鲜花的汽艇前来迎接。霭龄故作姿态地说道:“你们真是太好了。不过让你们劳师动众,我心里真的过意不去。”孔祥熙抵达后,同意大利人达成了一笔交易:中国仍欠意大利200万美元的庚子赔款的钱,将用来购买“菲亚特”战斗机。墨索里尼让他那相貌英俊、皮肤黝黑的女婿,驻华大使齐亚诺伯爵负责具体办理此事。意大利人对处于婴儿期的中国空军的资助进一步扩大,准备在洛阳建一所飞行员培训学校,在南昌成立一家“菲亚特”飞机组装厂。

孔祥熙在德国和意大利取得如此“成功”并不足为怪。当时,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才刚刚建立,急需合适的右派势力来购买其武器装备。当时意大利是头号法西斯国家。与业已成名的墨索里尼相比,身穿不合体的服装、脚穿破底皮鞋访问意大利的希特勒只不过是个新手。当时墨索里尼已经把罗马的大街小巷整饬一新,所有的贫民窟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使这座古老的都城恢复了古典的开放和壮观面貌。

宋子文一直在劝说蒋介石忘掉共产党,保卫中国免受日本人的侵略。与此同时,日本人、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则鼓励蒋介石亲近日本,“剿灭”共产党。意大利和德国都在急着寻找盟友,而中国的地位又是如此重要,因为她与苏联的东部边境接壤。局势很明显,如果苏联忙于东部边境的事务,那么她对西方的威胁就会减少一些。委员长对法西斯国家的军事警察体制也越来越迷恋。最终他派自己的小儿子纬国去德国接受纳粹教育,这也许是为了弥补其长子背叛他而留下来的遗憾。纬国后来在德国第九十八步兵团担任少尉,在回国之前还曾于1938年参加过入侵奥地利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