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姐妹殊途(第10/12页)

只要看到涂脂抹粉、穿戴西式服装和帽子的姑娘,警察们都会毫不客气地把她们抓起来,用无法擦除的红墨水在她们的皮肤上盖上“奇装异服”字样的印章。给人烫卷发的理发师和出售有伤风化的游泳衣的店主都会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侮辱。“新生活”运动的宣传口号贴满了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用硕大的字体书写的大字报也贴得到处都是。

此外,一些更具体的计划也付诸实施,其中包括发起公共卫生运动、修建下水道和改进供水系统等。人们对丧葬仪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使之不再像以前那么铺张浪费。同时开始举办集体婚礼,以减少婚礼的花费。诸如烧香磕头、燃放鞭炮、送葬时给逝者烧买路钱等迷信活动也受到抨击。政府“鼓励”民众每天洗三次脸,每周洗一次澡,蔬菜要洗净煮熟了再吃,并开展戒烟运动等。

美龄本人尽力不在公共场合抽烟,不过她很喜欢英国的薄荷香烟,私下里经常一根接一根地抽个不停。

委员长在上海的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用“美龄体”英语写成的文章,支持这场改革运动:

当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表现在随波逐流、浑浑噩噩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不分善恶、不辨对错和公私不分。因此,我们的官员们才变得虚伪、贪婪和腐败;我们的民众则如同一盘散沙,对国家利益漠不关心;成年人则变得品行不端、愚昧无知。有钱人沉湎于声色犬马,而穷苦人则地位卑下、肮脏猥琐,找不到出路。这一切致使政府权威和道德纲纪分崩离析,社会动荡不安,这些反过来又使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和外国侵略时显得束手无助。

一方面,蒋介石像墨索里尼一样,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国家打扫得干干净净,教会农民们不要随地吐痰,并确保火车能够准点运行;另一方面,他又像希特勒那样,决心除掉社会和政治上的堕落分子,让民众遵纪守法,即便是遇到几次严重的挫折也在所不辞。蒋介石认为法西斯主义有三个支撑:国家主义、对最高领袖的绝对忠诚,以及对民众实行斯巴达式的军事化管理。

“新生活运动”是蒋介石的法西斯主义的一种通俗表现——一件送给蒋夫人和传教士们的小摆设,整个过程滑稽味道十足,因此,并非所有的外国人都把它当回事。而传教士们现在却无视蒋介石当初受洗时他们在宗教杂志上发出的那些警告,开始忙着搭上“新生活运动”的宣传车,把当初骂蒋介石的政权是反宗教势力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蒋介石对希特勒非常崇拜,最终,他模仿希特勒的“褐衫党”和墨索里尼的“黑衫党”,成立了一个新的秘密组织,蒋介石称之为“蓝衣社”[6],不过他一直否认该组织的存在。之前蒋介石已有两个秘密机构:陈氏兄弟的党内盖世太保和戴笠的军事秘密警察组织,蓝衣社则是两者之外的衍生机构。

蒋介石变得非常倚重他的青帮导师、被刺杀的革命英雄陈其美的两个侄子。大侄子陈果夫曾负责组织招募7 000名青帮小青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那之后又受蒋介石委任,负责在国民党内部建立一个盖世太保组织。作为国民党的组织部部长,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肃清国民党内和南京国民政府中的异己分子。

为了确保每个党员都对党忠诚,陈果夫建立了一个遍布每个政府机构的间谍网络。他让自己的弟弟陈立夫来管理这个新成立的机构。他们的叔父去世之后,陈氏兄弟和蒋介石一起参加了一个青帮仪式,从此三人成了“结拜兄弟”。人们普遍认为,两兄弟中的大哥陈果夫为人更为聪明狡猾。他还是个多才多艺之人,曾自己撰写剧本、作诗填词以自娱自乐。他资助陈立夫去美国读书以及到匹兹堡大学学习采矿专业。1928年,陈立夫弃学回国,担任蒋介石组建的特务机构中统[7](中央调查统计局)局长一职。这个名称是对国民党政治特务机关的一个委婉称呼。

中统在党内大肆刺探情报,搞党内清洗和政治处决等事,而面对公众的大规模恐怖活动则属地位与其平起平坐的军统(军事调查统计局)的职责范围。军统头子是人称“中国希姆莱”的戴笠。在整整20年的时间里,戴笠是一位在中国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物。他是委员长的浙江同乡,出生于1895年,青年时代曾在杜月笙手下当青帮打手,并在杜月笙的资助下上过学。1926年,他成为被黄埔军校录取的青帮帮会成员中的一个。北伐战争时期,他是蒋介石与各个小城市中的青帮分支的主要联络人。随着军队一路向北挺进,每到一地,共产党干部们都会提前发动农民起来攻击当地的军阀部队,而戴笠则事先警告青帮敢死队从后方袭击共产党的干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戴笠受命负责反间谍活动,对付国内的日本特工,同时还负责策划针对共产党基层组织的白色恐怖活动。整个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的所有的秘密活动,除陈氏兄弟执行的那部分之外,其余的都是戴笠干的。戴笠相貌温和,浓眉高挑,笑容和蔼,很容易迷惑人,但知情人却认为他极其凶险。戴笠手下统领着10万名政府特工,此外还有大约两倍数量的青帮分子听他调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