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第7/11页)

呈递电报的那个译电员同时轻声说道:“部长,没有签署,是北平城工部发来的。”

刘云的目光盯向电文——“三号时间有限。”

“催什么催!”刘云心里暗说,眉头拧了一下,接着目光望向了最里边那架电台。

“这个张月印,也不是大将之才。”甩出这句话,他将那份电报往桌上一按,径自穿过几部电台,走向了最里边那架电台,问那个报务员,“中央的指示还没有动静?”

中央的指示一到,自己会立刻呈交,何须催问?那个报务员也露出了像张月印身边小王一样疑惑的眼神,望着部长。

刘云立刻明白了自己这一问与张月印那份电报的一问心情一般,水平也一般。于是将手里的蒲扇一挥,又甩了一句让那个报务员更加不解的话:“也不是大将之才。”扇着蒲扇走回了译电桌旁。

大门突然传来了敲击声响:三下,又是三下,还是三下!

所有的人都把目光翻望向并看不见的夜空,专注地听着即将传来的声响!

刘云也停下了手里的蒲扇,侧耳听着。

——沉寂的夜空隐约传来了飞机的声音!

大门轻轻推开了一线,进来了腰挎手枪的警卫排长,有些紧张:“国民党的飞机,两架!请首长和同志们先去防空洞吧!”

刘云的目光又望向了桌上张月印那份电报,接着又望向接收中央指示的那台电报机,蒲扇又一挥,像是要挥去时远时近隐约传来的飞机轰鸣声:“瞎飞!不要理它。各单位继续工作。”

几台收发报机立刻继续收报发报,几个译电员也立刻接着翻译电文。

那个警卫排长也有些固执,敬了个礼:“请首长防空,注意安全!”

刘云的目光这时敏锐地盯向了最里边那架电台——报务员正在收报——中央的指示终于来了!

刘云对着挡在面前的警卫排长:“听你的,还是听我的?继续监视,加强戒备!”

警卫排长只好双腿一碰,无奈地又敬了个礼:“是!”走回大门拉开一线又退了出去。

刘云已经到了那架电台前。

那个报务员站起来,双手递过密码电报:“部长,是周副主席签发的!”

刘云一把抄过密码电报,大步走到译电桌前,对那个年龄最大的译电员:“立刻翻译!”

那个译电员还真是个高手,用铅笔以最快的速度写出了刘云急于要见的文字:

炕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可找《玉台新咏卷一》一读 并告北平二号

等了半天的中央指示,周副主席亲自签发的,竟只是要找一本书?

纳闷之后便是惊愕,刘云盯着这份犹如乱石铺街的电文,目光下意识地望向了墙中央贴着的朱总司令右边的毛主席画像,接着心里暗叫了一声:“主席!”

悟到这里,脸上不禁开始冒汗,紧接着叫道:“叶科长!”

“到!”叶科长急忙走了过来。

刘云已放下蒲扇,从桌上拿起一支铅笔,在一张空白纸上急速写下《玉台新咏卷一》几个字,递给那个叶科长:“带一个班,去县中学,直接找到石校长,无论如何要立刻借到这本书,就说我想看。”

那叶科长双手接过纸条:“是。”立刻走了出去。

刘云当即走到靠墙的一台发报机前,将刚收到的中央电文递了过去:“照原文给北平二号发报。”

报务员刚伸手接电文,刘云又收了回来:“等一下。”将电文纸放到电台前的桌上,拿起铅笔,将电文上“一读”的“一”字圈了一下,一根线画到旁边的空白处,改成了“备”字。

“一读”改成了“备读”。

报务员来接,刘云又停住了,接着在自己写的那个“备”字上画了一个叉:“还是照原文吧。”

这才递给报务员,迸出两个字:“发吧!”

随着嘀嘀嗒嗒的发报声,飞速掠回到北平,停在帽儿胡同一带居民区的上空。

这里依然一片漆黑,北平的民生一切早已无法保证,居民区照旧大面积停电。

帽儿胡同二号四合院北屋。

桌旁,煤油灯前,张月印、谢培东和老刘站在那里看刚收到的电文:

炕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可找《玉台新咏卷一》一读 勿误

老刘看完了电文,望向张月印,满脸疑问。

张月印仍低头望着那份电文,没有疑问,脸上露出的是更加深的焦虑和凝重,抬头回望了一眼老刘,又慢慢望向了谢培东:“这不是正式指示,是华北城工部转发的紧急通知,中央的正式电文密码会改。必须立刻找到《玉台新咏卷一》这本书。”

老刘:“是一本什么书,我们的同志家里能不能找到?”

张月印摇了摇头:“是一本古诗集,我们的同志家里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