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林名士——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第16/26页)

一般来说,人在发迹之后,都会想起自己未曾发迹时的恩仇,有仇的报仇,有恩的还恩。厚道一点的就还恩,仇就不报了。

年轻气盛的钟会,就想到了当年和嵇康结下的梁子。钟会认为,权势能解决一切问题。比如当年对待夏侯玄,就觉得自己权势在手,夏侯玄便会屈服。夏侯玄不买账,钟会就认为是自己权势不够大。

现在自己是司马昭的心腹,又是司隶校尉,正是如鱼得水、权势熏天的时候。他的自我感觉又膨胀起来,于是,就想一雪当年嵇康轻视他的耻辱。

你不是轻视我吗?我现在权倾天下、衣轻乘肥,我成功了!你还敢轻视我吗?

成功了,一定要给仇家显摆显摆!——我们大多数人活着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自己舒服,而是为了让别人嫉妒。

于是,这位老兄浩浩荡荡,摆足了排场,带了一大堆随扈,乘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昂地前去山阳,寻找嵇康。

嵇康实在是个有趣的人。

除了名士必备的长相帅气、气质出众、能喝酒、文采好之外,他还多才多艺,他弹得一手好琴,并作了诸如《风入松》《长清》《短清》《长侧》《短侧》等好几首曲子,至今都有琴友在弹;他还会画画,据说也是一绝,在唐代还能看到他画的两幅真迹《巢由洗耳图》和《狮子击象图》;他还精于书法,工于草书,相传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唐人品为天下草书第二。可惜除了琴曲之外,他的书画作品都已经失传了。

非但如此,他还有一门特殊爱好、特殊技能——锻铁!这个可是需要体力的。想象一下,能打铁的嵇康,可绝对不是一个文弱书生,能写文章画画弹琴的打铁汉子,那得多迷人!无怪乎嵇康成为“偶像级文宗”。

嵇康家门口有一棵大柳树,嵇康围着柳树挖了一个水池,在旁边筑起铁炉,时常锻铁于大柳树下。村民们有需要锄头马掌啥的,就来找嵇康帮忙,有钱给钱,没钱嵇康也无所谓。打铁的钱,就用来换酒,然后又和朋友们弹琴唱歌,把酒言欢!

向秀一袭白衣,不爱说话,他住的地方距离嵇康也近,经常到嵇康这里,一住就是很多天。嵇康在大柳树下打铁,他就在旁边拉风箱。

一个午后,两个人就这样打着铁、拉着风箱。斜阳的影子里,慢慢走出一队人马,为首的高官锦带,环佩叮咚,一边说说笑笑,一边斜睨着嵇康、向秀二人,来到大柳树前。

而嵇康呢,照旧专注地打铁,一锤一锤,似乎根本不知道前面来了这些人。

这跟钟会预想的场景完全不一样,他想到嵇康对他笑脸相迎,他想到嵇康对他大声呵斥,他更想到嵇康扭头离开……但是,他没想到,嵇康对待他的态度,还是像几年前一样,根本无视!

被无视,是对人最大的伤害。

向秀则稍有停顿,抬眼看了看钟会,又看了看嵇康,然后低头继续鼓风。

钟会感到脸在发烧,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才好。待了一会儿,只好调转马头,准备离去。可就在这时候,嵇康突然说话了,打铁的节奏依旧没变,充沛的声音传来: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就是说,你听到了什么所以来?来了之后又看到了什么呢?

钟会回答说: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打哑谜一般的对话结束了。

嵇康的铁锤没有停止过,钟会的人马也渐渐离去。大柳树下,还是两个身影,打铁的嵇康,拉风箱的向秀。

没有情商的回诗

钟会离去了,史书没有记载他都做了什么,但很快就有消息传来,司马昭要征辟嵇康做官。

嵇康知道自己言语耿直、性情刚烈,远离朝局犹有一腔愤懑,更不要说在司马昭手下做个奴才了。朋友们劝他暂时离开山阳,避开司马昭的骚扰,嵇康答应了。

临行之前,有郭遐周、郭暇叔兄弟二人,前来送行。二郭纷纷作诗赠别嵇康,郭遐周作了三首五言古诗,郭暇叔写了一首四言诗、一首五言诗,都是别离之语。这几首诗,为嵇康避难河东,做了最真实的记录。

嵇康也作了三首诗回赠二郭,这就是嵇康的《答二郭三首》,我们选其中最后一篇,简单看下。

详观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夷路值枳棘,安步将焉如。权智相倾夺,名位不可居。鸾凤避罻罗,远托昆仑墟。庄周悼灵龟,越稷畏王舆。至人存诸己,隐璞乐玄虚。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简书。所好亮若兹,杨氏叹交衢。去去从所志,敢谢道不俱。

这首诗极尽铺陈表达之能事,用大量篇幅,或白描或比喻,猛烈抨击现实的罪恶,抒发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