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竹林名士——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第10/26页)

而后,打击面迅速扩大,又一场腥风血雨铺天而来!

李丰的长子李韬,以及和李丰关系要好的夏侯玄、张缉都被司马师逮捕起来,然后交到司法部,授意廷尉(最高法院院长)钟毓来审理。张缉是当朝国丈,皇后的老爹,钟毓呢,就是钟会的哥哥。

这种案子一般不用审的,所谓的“审”,只是走流程,然后琢磨一下怎么构陷一套说辞而已。但是,流程还是要走的,聪明要面子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做表面文章。

夏侯玄入狱后,虽自知难以幸免,但是即便死,也要死得有尊严,他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钟会曾经想和夏侯玄亲近交往,但是夏侯玄鄙夷钟会的为人,并没有和他做朋友。这时,夏侯玄成为阶下囚,钟会则高高在上,协助哥哥钟毓审理这件案子,手握生杀大权。钟会认为自己有了资本,就主动向夏侯玄示好,表示亲近。

要是一般人,当然求生要紧,陪审官主动和自己套近乎,那还不给点面子?

可是,在有些人心中,苟且活着并不是最高目标,他们还有更高的追求!钟会虽然也风流,也文采出众,但他至死都没能理解这一层,至死都把眼光局限在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上,所以,终其一生,他也没能成为一流人物。

面对钟会的亲近,夏侯玄坦然拒绝,而且拒绝地那么尊贵:

虽复刑余之人,未敢闻命!(《世说新语·方正》)

钟毓只好亲自审问夏侯玄。

夏侯玄说:“我有罪没罪你还不知道?我有什么罪?!”

钟毓语塞。

夏侯玄继续说:“你枉为部级高官,却屈身做大将军府的奴才!你非得要口供,那你自己随便写好了!”

钟毓知道夏侯玄一代名士,节操高尚,不可能使他屈服,可自己对上面又不能没有交代,于是连夜伪造了一份口供笔录。第二天钟毓拿着这份口供给夏侯玄过目时,自己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夏侯玄看后,只是点头而已,不再说话,直到赴难东市,始终面不改色。

夏侯玄在当时同何晏齐名,而气质肃朗,更让人佩服,时称“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魏明帝曹睿的小舅子毛曾经也是一枚帅哥,有一次和夏侯玄坐在一起,人们就比喻说“好比蒹葭倚玉树”。蒹葭就是芦苇,二人的差距可谓天壤之别。

李丰一案,牵连到的人有夏侯玄、张缉、李韬、苏铄、乐敦、刘贤等,他们全部被灭了三族。屠戮之重,与高平陵事变的惨烈几乎不相上下。

皇帝曹芳为此事愤愤不平:我跟大臣多说几句话,你就要杀,你眼里还有天子吗?左右就给他支招,既然司马师认为您要除掉他,那就不如假戏真唱,真的找机会除掉他算了。

刚好这时候,蜀汉大将姜维发兵伐魏,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带部队路经洛阳,准备西行大战蜀国姜维。曹芳的左右就说:“这是好机会啊!趁司马昭觐见您的时候,把他杀了,然后用司马昭这支部队去攻打司马师。”曹芳也觉得这主意不错,但是真要做起来,曹芳就胆怯了,诏书都已写好,他却犹豫了。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的机会稍纵即逝。曹芳一犹豫,这机会就错过了,密谋诛杀司马昭的事情,也泄露了。此时司马昭的军队已经过了洛阳,收到密报后,立刻调转大军,入驻洛阳,先把曹芳给软禁了。

这给司马师发动政变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254年九月,司马师以“曹芳荒淫无道、迷恋俳优、品德不端”为由,废掉曹芳,贬为齐王(曹芳当皇子时的爵位)。由于曹芳是“品行不端”“没资格做皇帝”而被废掉的,所以他没有谥号。史书称呼他的时候,一般就称他为“齐王曹芳”。

紧接着,十月份,司马师迎请曹氏宗亲曹髦入京,继承大统,曹髦成为曹魏政权的第四位皇帝。

夏侯玄被杀,钟会却青云直上,进一步成为司马师的心腹。史载,钟会还会跑去询问阮籍对时局的看法,想套阮籍的话。但凡阮籍说点什么、发点牢骚,那他就完了。所以阮籍的做法就是喝酒!喝得酩酊大醉。钟会什么也没套出来,只好作罢。

又一次起义

夏侯玄被杀、天子被废,一时间,朝野震惊,大家纷纷避祸自保,白色恐怖笼罩曹魏政权。可以想象,那个时候,连空气都是刺冷而凝固的。名震天下如夏侯玄、尊贵如天子,司马师都是说杀就杀、说废就废,一般朝臣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夏侯玄的好友、镇东将军毌丘俭,更为警惕小心。毌丘俭的儿子毌丘甸对老爸说:“您手握重兵,镇守一方,有维护国家的责任。现在天子被黜,咱们却像没事儿人一样享受着高官厚禄,恐怕不是人臣之道,将会受到天下人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