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安风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第14/21页)

官渡之战前夕,到底该投降曹操还是投降袁绍呢?张绣骑墙观望,又是贾诩建议张绣投曹操。归顺曹操后,贾诩又出了很多计谋,曹操官渡之战、破西凉马超之战,贾诩都给出计谋帮了大忙。曹操要打赤壁,贾诩劝阻,曹操唯一一次不听,结果就吃了大败仗。在东汉末年、三国这么复杂的环境下,贾诩数易其主,居然位居三公,活到了77岁的高龄。由此可见这个人城府极深,深谙处世之道。

吴质呢?《三国志·吴质传》引《魏略》中说他:

少游遨贵戚间,盖不与乡里相沉浮。故虽已出官,本国犹不与之士名。

就是说吴质打小就喜欢结交权贵,不大看得起乡里乡亲,不与他们来往,所以名声不好,他即便当了官,乡里人都不把他当士人对待。吴质可真是攀龙附凤、“积极上进”的典型青年啊,于此可见吴质的品质特征。

吴质死后,大家总结他的生平,概括为“怙威肆行”,就是说他依仗权势四处耍威风、肆意横行、欺压百姓,按照谥法,被谥为“丑侯”,这可是够难听的一个谥号。所以他的儿子不断喊冤、不断叫屈,最后朝廷碍于情面,给了个“威侯”。于此,也可见其人之一斑。

显然,贾诩、吴质都属于陈寅恪所说的“第二类士子”,能在乱世中活得很好,他们有很强的政治手段,能在生前享受富贵荣华。

曹丕身边,就是这一类人。诸君不信,可详核史书。

曹植这边呢?他身边主要有三个谋士。

第一个就是著名的杨修。杨修也绝对是名门之后,他的高祖爷爷杨震、太爷爷、爷爷和爸爸杨彪,四辈人都是太尉,杨修的舅舅还是袁术!更为关键的是,杨修文采出众、聪明绝顶,其聪明程度,连曹操都自愧不如。

《世说新语》记载了杨修的几个小故事,这几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

第一件事,是曹操、杨修一起路过孝女曹娥墓。曹娥是个感天动地的孝女,所以就有人给她写了碑文,碑后有蔡邕写的八个字: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世说新语·捷悟篇》)

曹操见到这八个字很奇怪,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杨修却说自己已经知道了。曹操让杨修先别说,自己在马上苦思冥想,走出了好几里地,总算猜出了这个字谜。“黄绢”,是有颜色的丝绸,即“绝”字;“幼妇”就是少女,合起来是个“妙”;“外孙”自然是女儿的儿子,正是个“好”字;“齑臼”是捣烂姜蒜的容器,即“受辛之器”,“受”旁加“辛”就是“辞”的异体字。合起来就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问杨修,果然答案一样。可是曹操想了这么久才想出来,杨修则看一眼就知道了,两人聪明程度高下立判。

后来东晋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把这个碑文用小楷誊写了一遍,这就是流传到今天非常著名的书法法帖——《孝女曹娥碑》。

第二件事是著名的“一合酥”事件。有人送给曹操一盒点心,曹操吃了以后很好吃,就在上面写了“一合酥”三个字。众人不解其意,杨修却说快来吃啊,这是丞相赏给我们的。大家不敢吃,杨修说,看,“一合酥”拆开,不就是“一人一口酥”吗?丞相的命令,我们赶紧吃吧,于是大家就把这一盒点心给吃完了。

还有一次,曹操命人修花园,最后去看了之后,在门上写了个“活”字。又是杨修猜出了其中含义,说“门内添活即为阔,丞相是嫌门太宽了”。

曹植身边另外两人,是丁仪和丁廙两兄弟。

丁仪素有才名,曹操还打算把女儿许配给他。可是丁仪有眼疾,大约是高度近视,曹丕就以此为理由劝阻了这桩婚事。后来曹操见到丁仪,发现丁仪的文采实在非常人可比,就说丁仪哪怕是个瞎子,也值得把女儿嫁给他,更何况只是有点近视眼呢!由此可见丁仪文采之高妙。丁廙,史称其“少有才姿,博学治问”。

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丕腹黑多诈,身边就是一帮腹黑政客;曹植舞文弄墨,身边就聚了一帮文艺青年。

在双方的争斗中,一开始,曹植是有点占优势的,曹操一度也真有心思把曹植培养为接班人,所谓“几为太子者数矣”。这是由于杨修是曹操的秘书,猜曹操的心思一猜一个准,所以曹植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杨修给曹植帮忙的方法,却很不高明。他常常揣摩曹操的想法,估摸着曹操要提什么问题,就事先写好答案交给曹植。果然没多久,曹操就问了这问题。曹植一看,哇,猜中题目了,就立刻呈上答案。不想用力过猛,被曹操发现了——怎么我这儿刚一出题,你那儿就有答案?当他得知是杨修在作怪后,自然非常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