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情局引火上身(第7/11页)

其他各种各样对他的报道表示否定的文章到处都是:说尼加拉瓜人不是重要的可卡因贩子,因为尼加拉瓜不是主要的走私中转站;说他们走私的时间要么太早,要么太晚,不可能对洛山矶的提纯可卡因泛滥的局面造成什么影响。这些报纸中有许多都这样写:他们知道韦布的报道不正确,因为中央情报局的联系人是这么告诉他们的。然而奇怪的是,这些联系人都不愿意站出来公开表示否认。

的确有一位中央情报局成员有勇气公开表示否认,这个名叫文森特.卡尼斯特洛的高级间谍说,凭他“个人的了解”,中央情报局对布南东和孟尼西斯一无所知。要是他没有在1995年四月的俄克拉荷马爆炸案之后马上在国家电视台上露面,向观众保证说,这个炸弹是一个阿拉伯恐怖组织制造的(实际上它出自纽约北部的一个白人提姆斯.梅克费之手,当时也根本没有什么“圣战组织”)的话,他的这番话本来可以产生更重要的影响的。根本没有哪家国内的报纸把卡尼斯特洛看作是可信的证人——这也许没有什么好吃惊的:既然他本人一直负责早期为反政府武装提供补给的行动,那么他否认所有这些指控就是为了保证自己强大的既得利益。

在所有试图诋毁这篇报道的报纸之中,最恶毒的也许莫过于《洛山矶时报》了。这件事毕竟发生在他们的地盘上:为什么他们错过了这个故事,而一家偏远地区的报纸却发现了它?韦布让他们很难堪。看起来他们想要报复:据《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上的一篇文章说,专门负责可卡因.反政府武装报道的一组记者自称是“捉拿盖瑞.韦布小分队”,他们洋洋得意地认为他们打算阻止韦布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在诋毁韦布的报道这方面,《洛山矶时报》超常发挥,声称韦布的报道一无是处,因为他所写的这个毒贩子里奇.罗斯是个无名小卒,没什么了不起的,他原本就没有贩卖多少可卡因。

八十年代的价格低廉的可以抽的可卡因的激增是一种独特的平等主义的现象,它更多的屈从于小型组织的控制,而不是什么政府许可的阴谋的魔爪……从某个层面上看,这场大流行达到极至的方式同罗斯没有任何联系。

洛山矶时报,1996年十月二十日,引自《冰天雪地》,考克博恩和圣.克莱尔

这话不无道理:罗斯不是当时唯一的提纯可卡因商人,要把提纯可卡因的泛滥完全归咎于他是不准确的: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等到罗斯开始贩毒的时候,提纯可卡因已经袭击了巴哈马,有他没他提纯可卡因都迟早会出现在美国。然而要说中南部的提纯可卡因激增同他毫无关系,这就有点矫枉过正了。罗斯后来作证时说,在他事业达到顶峰的时候,他每天要卖掉价值一两百万美元的提纯可卡因。这个影响绝不可能只是无关紧要可以忽略不记。要是考虑到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那个名叫杰斯.卡兹的记者的话,那么这篇文章给您的印象可能就会更加深刻了。这个杰斯.卡兹恐怕就是两年前写文章说罗斯是“二十年来提纯可卡因统治背后的罪魁祸首”的那个杰斯.卡兹吧?可能吧。只是有可能而已。

然而制止这个报道的最成功的手段不是诋毁它,而是巧妙地利用它。1996年十月开始有报道否认中央情报局故意把可卡因带入美国,否认存在中央情报局“阴谋”。韦布的报道被这些报纸描绘成这样一种观点,即中央情报局故意把提纯可卡因带到内陆城市,目的是破坏黑人人口。它们着重否定了这一点。没有什么好吃惊的:事实本来就不是这样。韦布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他从来没有说过是有人故意把可卡因带到了美国,当然更没有暗示说提纯可卡因是旨在颠覆少数民族的阴谋。这话是别人说的。他边吃午饭边给我回忆起这一段:

我从来没有说过这种话。关于中央情报局,我们所说的是这些家伙在干这干那的同时还和中央情报局成员见面,还说有证据表明中央情报局了解他们的活动,因为给他们下任务的人同中央情报局一起工作。就动机而言——我们从来没有深入探讨过动机问题……问题是,《华盛顿邮报》刊登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就指责我们说过这话。《华盛顿邮报》说什么,人们就相信什么。因而,是《华盛顿邮报》最先暗示说我们说中央情报局这么做是要针对美国黑人。我的报道从来没有这么说过。

这个故事一旦被转移到阴谋的领域,要淡化它就很容易了。与此同时,事实真相丝毫未被触及就悄悄地从人们眼皮低下溜走了。人们很快把可卡因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联系与诸如设计艾滋病病毒是为了对付同性恋,在软饮料里下毒是为了让黑人无法生育之类的阴谋直接联系起来。这个报道沦落到它原来所来之处——因特网上,与之结伴而行的是肯尼迪暗杀事件,第五十一区,猫王还活蹦乱跳地活着,就住在雷诺市郊的一栋活动房屋里。若论对韦布真正所写的内容进行否定,这个办法完全失败。然而如果作为将韦布的文章赶得远远得的一种手段,它非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