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中情局引火上身(第6/11页)
我目瞪口呆。我每天都坐在那儿看这份报告,心里在琢磨,为什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东西?我的意思是,这里面说的都是曼纽埃尔.诺列加,国际信贷商业银行丑闻——所有这些好新闻,时间却早在这些事公布于众之前。我读完听证会记录之后,给杰克.布拉姆打了个电话,问他为什么一直没有这方面的报道,他对此表示非常吃惊:华盛顿新闻界居然把这些新闻视为耸人听闻的疯狂推测丢到一边,从未对此有过任何报道。
韦布同鲍勃.派瑞取得了联系。派瑞在1985年在美联社作了最早的有关可卡因和反政府武装之间关系的报道。派瑞让他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报道是记者职业的杀手。和他一起写作的伙伴布莱恩.巴格被指控是共产党,他的房子受到了监视。这两个人都被指控毒死了奥利.诺思家的狗(后来两个人都洗脱了这个可恶的罪名;这条狗其实是自然死亡)。在哈森福斯的飞机在哥斯达黎加上空被击落的五个月之前,他们开始对整个伊朗叛军事件进行调查,结果他们的上司命令他们停止有关反政府武装战争的报道,因为“这已经超出了新闻报道的范畴”。派瑞建议韦布千万不要碰有关可卡因的指控。韦布没有听他的。
韦布的调查思路同布拉姆的刚好相反:布拉姆从南美洲所有的大毒枭开始,而韦布的报道则从大街开始,折回到大毒枭那儿去。他没有调查出了名的洗钱高手和运送毒品的飞行员:凯利已经做过这个工作。他想要了解他们带到美国来的所有这些可卡因最后都上哪儿去了。
他的报道围绕着早期的几个反政府武装支持者——诺文.孟尼西斯和达尼洛.布兰东,这两个都是被流放的尼加拉瓜人——的活动展开。这两个人之中,孟尼西斯更重要些。在国内就以“毒品之王”著称的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在美国大陆上销售可卡因的途径来为反政府武装筹集资金。他把布南东招到了门下。孟尼西斯占据东海岸,而布南东向西进军。
令孟尼西斯高兴的是,布南东很快勾搭上洛山矶的一个黑人可卡因贩子,这个人似乎有能力无限量地销售可卡因。这两个人开始把越来越多的可卡因运到美国来以满足洛山矶高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需求量。那是1981年的事。那个能卖掉这么多可卡因的黑人毒贩子又是谁呢?
“高速公路”里奇.罗斯。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反政府武装的战争发生的时刻也正是提纯可卡因开始在美国蔓延的时刻。布南东和孟尼西斯为罗斯运来了数量越来越多的可卡因,而罗斯则对这个新兴产业捷足先登,泡制出了提纯可卡因,将之作为“方便岩石”卖出去。正如我们从罗斯的采访中已经看到的那样,他对洛山矶的可卡因泛滥的局面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到他结束贩毒生涯的时候,他一个月要卖掉越700公斤的提纯可卡因。因此,韦布的论点是,反政府武装为战争所作的努力就是美国的提纯可卡因激增的根源。他是这么给我说的:
这是一种碰撞。提纯可卡因刚刚出现,正好撞上了反政府武装成飞机成飞机运过来的可卡因,这样就有了可卡因激增,提纯可卡因的激增。我的新闻故事基本上讲的就是这个。讲的就是各个事件之间的这种碰撞。
韦布的报道于1986年八月十八,十九,二十日连续刊出。有一段时间,它就那么悬在那儿,任其他的美国媒体围着它嗡嗡叫,竭力想弄清楚该怎么办。一开始的反应还是比较赞成的。接着,刷地一下子,它们的反应变了。
或早或晚就在此时,所有的人都开始对韦布的故事发起侧面进攻。这也许是出于同行之间的忌妒,或是因为某个似乎能够否认这些指控的机构内部有人给他们提了建议。然而有人认为他们真正的动机是因为难堪。这些媒体中的大多数都曾在凯利的报告出台之后,对可卡因和反政府武装之间的联系表示过否认:他们错过了这个新闻。如果他们不进一步否认这一报道,似乎就说明他们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布拉姆认为:
所有这些报纸都在报道这件事,他们所关心的是挽救自己的名誉,因为他们以前没有注意到我们的报道,所以他们全力以赴要往韦布身上泼脏水,而不是问一问:“他的报道里有没有什么很正确的,我们上次忽略了的东西?”答案是有许多这样的东西,但是他们还是不愿花心思去作报道。他们所做的,就是往《圣荷西信使报》的韦布身上泼脏水。
许多指控都是为了贬低韦布的报道:据说布南东和孟尼西斯根本没有走私那么多的可卡因——当然也就不足以发起一场提纯可卡因大流行了;接着是说他们没有为反政府武装赚到那么多钱;或是说他们没有把钱交给反政府武装,而是留给了自己用。还有人声称,韦布采访的每一个人都在说谎,理由是他们都是罪犯,雇佣军和毒贩子。然而当美国的国家级报纸不辞辛苦找人来否定韦布的指控时,它们自己也不得不接受其他的罪犯,雇佣军和毒贩子的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