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游戏规则(第7/12页)
因此,1814年,当150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士兵闯入华盛顿,一把火点燃白宫和美国国会图书馆时,英国入侵者因严重违反“文明战争规则”而广受谴责。麦迪逊总统更是谴责英国人“破坏优美纪念物和艺术”,表明他们是“有意亵渎人道主义原则”,可能引发一场“破坏和野蛮四处蔓延的”战争。英国人则对美国人反唇相讥,称英国军队的少将罗伯特·罗斯是一位老兵,在西班牙参加过半岛战争,他曾三番五次向美国人提出谈判,均遭到拒绝。而且,不管怎样,美国军队也曾4次入侵加拿大,把加拿大位于前线附近的整座城池夷为平地(在美国人举办的1812年战争200周年纪念活动中,那些往事极少被人提及)。
长话短说。在帝国时代鼎盛时期,掠夺一词进入了外交谈判。从那时起的游戏规则一直是伪善、双重标准、道貌岸然的大道理,根据不存在的法律申诉以及幕后的讨价还价。到了1900年,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民和领土都在不超过12个国家的统治之下,包括加入战利品争夺战的后起之秀美国,它刚刚把夏威夷、菲律宾和波多黎各据为己有。
1900年4月,美国纽约的卡耐基音乐厅举办了热闹非凡的美国“大一统传教联合会议”,来自美国各地的1000名教会代表参加了会议。那次会议对中国具有象征意义。在开幕式致辞者中,有美国总统威廉·麦金利、前总统本杰明·哈里森以及后来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传教士们是“世界英雄”,麦金利总统对会议代表们说,因为他们“用智慧和真理之光,点亮了盲目崇拜和迷信的黑暗”。世界英雄不但传播了基督福音,也带来了有用的贸易,推动了新工业,鼓励了“法律发展和组建政府”。实际上,传教士是国家建设者(一个当时前所未闻的措辞)。如果有什么地方更需要、更渴望传教士取得的成就,那个地方一定是中国。会议进行期间,还在音乐厅举办了教会展览,其中展示了大量中国物品,以及500多张照片,介绍了“天国”的壮观和贫穷,使中国成为最受会议关注的国家。
那只是美国对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认知上的光明面。1888年,本杰明·哈里森展现了不太值得称道的另一面。在接受共和党竞选总统提名时,他对有关禁止“外来种族”(中国人)入境的移民法表示支持,称“使中国人最终与美国人民同化,这既不可能,也不令人向往”。那是美国两党的共同观念。同年,民主党竞选总统提名人克利夫兰州长,称中国人“对我们的法律缺乏基本了解,不可能与我们的人民同化,会对我们的和平、福利事业带来危险”。
西方自认为高人一等,中国人对此充满戒心。1900年,情况进一步恶化。对北京(当时西方人称之为Peking,中文发音为Beijing)的围攻,使那一年被人铭记于心。这场围攻就是很快便为人所知的义和团运动。在美国和欧洲人看来,围攻北京只是一场道德闹剧,勇敢的西方人打败了被误导、决心屠杀无辜基督徒的野蛮人。当代媒体报道、少年小说、好莱坞电影(包括1963年查尔顿·赫斯顿和艾娃·加德纳主演的一部电影)以及大量外交官、士兵、牧师和记者的传记,无不反复强调这个基本观点。在被围困的两个月期间,北京使馆区里面约有1000名外国平民,包括记者。1900年8月,他们被一支多国救援军队解救,那种情况前所未有。
在那场大戏结局的参与者中,有十几位美国人冲锋在前。麦金利总统强调说,他们发挥了突出作用。同年早些时候,麦金利总统宣布了(针对中国的)著名的“门户开放”政策。政策规定,今后,所有国家平等享有进入中国的权利,颠覆了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相互争夺的势力范围。(实际上,如乔治·凯南在1951年出版的《美国外交》一书中所观察到的,那只是一种华而不实的策略,目的是帮助麦金利再次当选总统。凯南认为,在美国吞并菲律宾和波多黎各后,该政策显得既不新鲜,也不具有操作性。“我们自己建立了差别对待制度,与门户开放的政策自相矛盾”。)
中国东部的山东省贫穷,人口密集。义和团运动在那里兴起,引发了中国的义和团危机。1897年至1900年,山东遭遇持续干旱,农田荒芜,变成了一片焦土。而山东的低洼之地,则遭受黄河洪水淹没。不久前,山东那片受灾区域被作为德国势力范围划分给威廉二世皇帝。随后,传教士、铁路建造者、城市开发者、啤酒酿造者(中国最著名的青岛啤酒即起源于此)等涌入山东。1897年,两名天主教传教士被杀。作为补偿,德国皇帝要求德国有权建设一个新的海军基地和天主教堂,由中国政府出资。否则,他发誓说,中国人将会感受到“德国人的铁拳重击他们的脖子”。德国的威胁之声在回响,北京的封建官僚们既无能为力,也不愿向山东提供急需的人道主义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