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三战长沙(1941年12月~1942年1月) 一战成名(第10/12页)
现在,在浏阳河畔,第45联队伤亡惨重,联队长平冈力已担心军旗被夺了。
浏阳河上除有第3师团工兵修复后又被第79军爆破的一座固有桥梁外,还有一条第6师团工兵临时搭建的浮桥,由该师团辎重兵守卫,也遭第26军猛烈攻击。
1月3日晚,负责跟第10军联系的战区高参容有略(黄埔军校1期,广东南屏人)在弹雨中来到军部,告诉李玉堂:“我第4、第26、第79军以及北面第26、第37军等部队已按计划到达指定决战位置,你部再坚持一天,合围事态即成!”
李玉堂大喜,说:“真的?”
容有略一愣,说:“李军长什么意思?难道不相信薛长官?”
李玉堂慌忙解释。不过,这种疑问也很正常。因为在战场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话,比如说:援军已经快到了,你们再坚持两天。两天过后,依旧是这个说法。但容有略现在说的话,确实不是假的。因为中国军队合围的态势,也已被日军侦察机发现,并迅速传递给岳阳的阿南惟几。
在岳阳,作战主任参谋岛村矩康等人围着阿南惟几,恳请他下达“反转”令。阿南虽面目表情有些僵,但似乎仍在坚持着什么;或者说,有点不好意思在这个时候下达撤退令:“第6师团刚刚参加战斗,还没收到战果是理所当然的,不能过早停止进攻,还应该观察一下。”
阿南基本上是在硬撑着。
此时正好接到同样硬撑着的第3师团长丰岛“不久可以取得战果”的信件,阿南向诸人展示,说:“看了没有?”
但岛村和负责后方补给的副参谋长态度坚决,认为不能再拖了。参谋长木下勇也倾向于立即撤兵。僵持中,浏阳河渡口被袭击的电报到了。阿南看完电报,思索了五分钟,然后松口,说:“好吧,反转。”
岛村一个箭步冲出去发反转电报。
木下则立即叫由武汉进至岳阳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南下接应。
1月3日深夜,恢复电报联系的第3师团接到第11军命令:“4日夜开始反转。”
说反转是好听的,实际上是北逃了。丰岛师团司令部的参谋们认为:即使再进行持续进攻,也不能攻占长沙,应该听从军的命令进行反转,因为有的士兵手里只有两三颗子弹了,炮弹已基本打光。但丰岛叫人给第11军回电,坚持推迟一天反转,认为“现在只差一把劲”。另外,他觉得大队长加藤还在“失踪”状态,得找回。丰岛一心要找回加藤,至少也要看到尸体,一个重要原因是加藤身上带有前面所说的情报。其实,打到这一步,那些情报已经不重要。半夜时,丰岛派作战参谋前往第6师团司令部,企图说服神田正种能跟自己协同,晚一天反转,没想到吃了个钉子。
神田的回答是:“我们的意见,应立即按军的命令行动!”
岳麓山的上重炮对日军进行了完全压制性轰击,一枚枚炮弹顶着呼啸的东北风砸向日军阵地。
在接连不断的炮弹爆炸声中,神田正种还是比较冷静的,他认为,取长沙的前提是夺湘江西岸的岳麓山。由于事出仓促,湘江西岸根本没投入兵力,所以当日军这边攻城时,岳麓山那边的炮火根本停不下来。事实上也是这样,前三天,在王若卿指挥下,150毫米口径美式重榴弹炮打了500多发炮弹,山炮则打了10000多发炮弹,日军三分之一伤亡都来自于此。
神田认为,连打三天而没有实质性进展,主要就在于岳麓山上的炮兵压制了攻城的日军。这当然是重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第10军打得顽强(薛岳为他们准备了够打三个月的弹药)。
实际上,1月4日对中国守军来说是整个攻防战最危险的一天。
日军为了在夜间撤退,而在白天倾力做最后一击。4日上午,两个师团又得到一些空投的弹药。到正午时分,第6师团猛攻北门外湘雅医院,并一度用掷弹筒和平射炮轰击城墙。在午后,一个中队通过白刃冲锋,攻至护城河下,但被第190师同样以白刃战打回。几个小时前,在城南方向,没了大队长的第3师团的野联队第2大队仍攻冬瓜山,鬼头第1大队再击黄土岭。南门外和妙高峰之间的日军决定做最后的攻击,亡命中一度有突破城垣的势头。
战斗最紧急的时刻,方先觉给师部所有人员都发放了武器,并全部指定了固守的堡垒和建筑物,从未指挥过部队作战的政治部科长杨正华也奉命统领一个排,固守沿江的一个仓库。危情下,方先觉以第77师左九成一个团和增援城防的第3师一个营出击。在优势兵力下,将突入城垣一线的日军全部歼灭,随即分兵向冬瓜山、修械所、黄土岭出击。
下午时,战斗一度轻缓,到傍晚又突然激烈起来,甚至达到四天来的最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