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宜昌最前线(1940年3月~1940年12月) 荩忱不死(第6/12页)
8日夜,在给部队训话时,张自忠发现第38师一个团长没佩戴手枪,便走上前去,说:“现在是作战期间,每一个军官随时随地都要准备战斗。作为一名指挥官,必须经常佩戴手枪,第一要自卫保身,第二要杀身成仁!”
张自忠命令那名团长立即配枪。
随后,张自忠对士兵们说:“这一次,我带领弟兄们到敌人后方去,是要伏击敌人,遏制鬼子的进攻,稳定我们战区的形势。弟兄们,除了努力杀敌外,在今日之战场上,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
当夜大雨不止。
张自忠下令冒雨行军。
行军中,张自忠问担负后卫任务的第38师第114团第3营营长栾升堂(西北军陆军干部学校,山东临清人):“你们营这一次参战人员有多少?”
栾升堂:“全营共有官兵695人。”
张自忠:“共携带弹药数目是多少?”
栾升堂:“步兵每人带步枪子弹200发,手榴弹4枚,枪榴弹(一种用枪发射的超口径弹药,介于手榴弹、迫击炮弹之间的小型爆炸弹)2枚;轻机枪每挺带子弹2000发;重机枪每挺带子弹8000发,营里使用的是风冷式捷克重机枪(重机枪连续射击中,需要更换高温枪管,冷却方式分水冷式、风冷式,后者亦称气冷式,即自然冷却);迫击炮每门带炮弹150发。”
张自忠:“你们能带这么多子弹,确实动了不少脑筋。这一次咱们到敌后作战,补充不容易,你们考虑到多带弹药,是有远见的。尽管带这么多子弹,还是应该教育士兵,打起仗来的时候,要尽量节省弹药。”
栾升堂:“在节省子弹方面我们已采取了具体措施,不盲目射击,远距离不射击,瞄不准敌人不射击。”
张自忠点点头。
张自忠在第38师做师长时,栾升堂就跟着他,两人有老乡缘,都是山东临清人。
张自忠说:“今年三月间,我原本准备把你保送到陆军大学特别班受训,你们师长说,你正在连长集训班担任队长,一时还抽不出来,下次有机会再去吧!”
栾升堂:“多谢总司令栽培!”
张自忠:“最近有家信吗?”
栾升堂摇摇头。
栾升堂:“总司令!我上次跟您还乡,是二十二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时候吧?”
张自忠点点头,说:“也已经七年了。”
后来,栾升堂回忆起这段往事时,说:“万没想到这一次谈话竟是同他最后的诀别!”
5月9日黎明,大雨渐渐小了。张自忠、黄维纲带着部队行进到一个叫梅家高庙的地方,搜索士兵回报在不到两公里外发现日军运输队!
张自忠立即叫部队隐蔽,同时布置作战任务。
按情报,日军一千多人,携大量辎重,战斗人员不足三分之二,有不少骑马的军官,同时携带多部电台。
张自忠下达腰斩这支运输队的命令。
攻击中,一部击日军战斗部队,一部击其指挥部。由于是主动出击,日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这股敌人战斗兵不多,故而被袭后伤亡惨重。根据缴获的文件得知,运输队属于田中静一的第13师团。打完此战,张自忠接到冯治安第77军何基沣第179师(何此时正在重庆受训)的电报,称他们正在方家集(襄樊东南)以北地区集结。
张自忠遂决定和黄维纲分兵。
张叫黄维纲率第38师去与第179师会合,由黄统一指挥两支部队;电报已联系上的曹福林第55军第74师余部、第59军刘振三第180师和骑兵第9师,在宜城对面的汉水东岸渡口会合,自己随即带第74师两个团和一个营赶往该渡口,亲自指挥这一路军队。
5月11日天亮前,张自忠带着部队赶到渡口。第二天一早,第74师余部到达了,骑兵第9师一部也到了,但是没等到刘振三第180师,此时再电台呼叫,但已联系不上了。
12日,就在张自忠踌躇时,日军为了他已反转南下了!
同一天,张自忠接李宗仁电报,称有日军反转,叫张率部拦截。就这样,张自忠没法再等刘振三那个师了。
刘师为什么没按时到集合地点?后来成为一个谜。
刘振三是张自忠的老部下,还是比较能打仗的,5月8日,还刚刚获得四等宝鼎勋章。后来,他又继黄维纲之后出任第59军军长。回过头来看,第180师的缺席,使张自忠所率部队越加单薄,几天后终于陷入重围。从这个角度说,刘是要自责的。奇怪的是,对这件事,刘始终没做过解释。
日军第39师团跑在了第13师团前头,不是因为他们更善于运动,而是因为他们离张自忠本部位置更近。
5月14日,张自忠的部队在方家集附近,终于和第39师团撞击到一起,两队人马展开血战。
两天后的16日上午九点,日本第11军通信队截获并破译一道无线电讯,结果出来后叫圆部和一郎大惊,电讯显示:中国第5战区第33集团军司令部位于宜城东北15公里处的南瓜店、长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