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松锦城下的生死对决(第10/14页)

原来是大同总兵王朴这兄弟,他心里害怕,惦记着家里的老婆孩子,害怕明天再突围的时候来不及了,索『性』违背洪承畴的军令,当夜走先,率先突围。

王朴一动,其它各营总兵官顿时陷入慌『乱』之中,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被清兵歼灭,一时间七路人马争先恐后,还没有冲出大营,就因为夺路而相互拼打起来。

皇太极早防着明军这一手,一听明军这边有动静,清兵急急赶来截杀,正见明军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一样栽进壕沟里,清兵就站在壕沟边上,望着那蠕动的黑暗一片,箭『射』枪捅。黑暗之中,哭喊之声不绝于耳,令人不忍卒闻。

大批的明军无法突围,生生的被压迫到了南海边,适遇涨『潮』,这些明军俱被无情的海『潮』卷走。

吴三桂最后一个走,却是逃得最快。

因为他听了蒙古兄弟的话,走的是大道。

大道之上,真可谓杀气腾腾,剑拨弩张,清兵的营帐一座接一座,黑压压的望不到边际,旌旗飘扬,森戈林列,仿佛有千军万马,正等着吴三桂自投罗网。

这无边的营帐,是不是真的象蒙古兄弟所说,只是清兵设下的障眼法?

会不会这次皇太极突然改了主意,将主力部队转移到大路上埋伏起来呢?

不知道,只有杀过去,才能够清楚。

吴三桂硬着头皮冲了过去,是死是活,全看这一锤子买卖了。

杀啊,清兵营帐中,一支伏兵冲了出来,一瞧这些伏兵,吴三桂的眼泪顿时就落下来了。

谢天谢地,在这里埋伏的,是蒙古联军。

蒙古联军数目不多,也就是说,清军的主力人马,全都在小道上严阵以待呢。

当下吴三桂精神大振,向着蒙古联军冲了过去,蒙古兄弟们却是机灵得紧,眼见得他来势汹汹,摆明了是真的拼命,那就赶紧让开路。地球人都知道,蒙古兄弟,现在是最热爱和平的了。

闻知有一支兵马从大道上闯出,皇大极大骇,他最喜欢的是大满贯,跑掉了一支,这对他的自尊心伤害很大。愤怒之下,他衔尾追来,远远的看到吴三桂威风凛凛,当者披靡,皇太极顿时为之心折。

好汉子,真是一条好汉子。

皇太极说:我要这个男人。

若得吴三桂,天下唾手可得。

15.你写的字太丑了

吴三桂顺着大道一路飞奔,径直冲入了杏山城。逃走的时候过于惊慌,连总兵官的大印都忘了拿,被清兵当成了宝贝收走。

吴三桂进了城不久,大同总兵王朴也到了。这兄弟走得最早,却落在了吴三桂的后面,心里一定是相当的不服气。

哥俩坐下来,相对喘息,听着城外马蹄声响成一片,唐通,马科,白广恩和李辅明也冲出来了。

一口气居然逃出来这么多的人,是因为他们在发现小路冲不出去后,都跟在吴三桂后面跑路,但终究是跑不过吴三桂,所以姗姗来迟。

监军张若麒那厮逃出来一个奇迹,不知怎么搞的,被他逃到了小凌河口,赶到清兵追到之前,弄到了一叶扁舟,小舟从此去,清兵都傻眼。

张若麒和马绍愉驾舟去了宁远。

八镇兵马,唯有曹变蛟,王廷臣最死心眼,这两人拼死了非要走小道,可是小道上挤满了满清的高手,济尔哈朗,獾十四郎多尔衮,阿济各,这些猛将密麻麻的排成了方队,莫说是曹变蛟,就是曹变蛇,也莫想逮到孔隙钻出去。

这两路人马,惨遭清兵主力迎头痛打,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已退回来,返回松山城。

耳听得八镇总官兵都开始冲了,洪承畴火气很大,没办法,他不能坐以待毙,也统军冲了出来。清军一瞧见他,顿时兴高采烈的狂涌上来,洪承畴虽然闲时忙时,也伸伸胳膊踢踢腿,可临阵冲杀,这实在不是他的强项,眼见得清兵越打越亢奋,再折腾下去,后果可不太乐观。洪承畴只好掉头,逃回到松山城,与曹变蛟,王廷臣死守孤城。

清军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皇太极又犯了写信的老『毛』病,当场手书一封,用箭『射』进城去,呼吁洪承畴与大明伪『政府』脱离关系,弃暗投明。

洪承畴看了皇太极的信,派了士兵登城喊话:有断头大明经略,无投降大明经略,还有,皇太极,你得多多练练字了,你的字太丑。

听了明军的喊话,皇太极说不出来的伤心,曰:洪承畴如此固执,不肯听朕的良言相劝,朕真的好好伤心啊,诸位爱卿,你们谁有办法,让洪承畴番然悔悟,重新做人呢?

这时候有一个人走了出来,说道:四大爷陛下,让我过去,定然缚得洪承畴来献。

皇太极定睛一看此人,登时大喜,曰:若擒洪承畴,非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