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汉尼拔指挥下的战争从坎尼至扎马之战(第17/17页)
意大利人口与经济的损失
由于战争与饥荒,意大利人口的损失可以以罗马自由民为例说明,该城在战争期间的人口几乎减少四分之一。因此,有记载说,在汉尼拔战争中倒下的意大利人有三十万,这样看来不算夸张。当然倒下的人主要是自由民的精英,因为他们不但是战斗人员的核心,也是战斗人员的主要分子。元老人数之锐减极为可怕,在坎尼之战后,降至一百二十三人,历经困难才补充人数,而新增者竟达一百七十七人!再者,连绵十七年在国境四方处处都在进行的战争必然从根本动摇了国家的经济。不错,由于充公,政府获得不少财物,而坎帕尼亚的领土自此也变成了国家岁入的无尽财源;但这次领土的扩充对于国家的繁荣也造成不利影响,正如以前国土的分裂所造成者然。许多的市镇——据统计,有四百——倾毁了;辛苦积存的资本耗尽了;大量人口集中在军营中,使世风低下;自由民良好的古老生活习惯从根被摧毁,大城如此,连最小的村庄也是如此。奴隶与亡命之徒结为盗匪,其危险的程度可以由一件事看出:在阿普利亚,单单一年(公元前185年),就有七千人因盗匪罪被判决;放牧领土的扩充,加上半野蛮的奴隶牧工,使盗匪益得猖獗。而由于罗马人在这次战争中发现他们竟可不耕种就能由西西里的收益与埃及的援助度日,意大利的农业便面临了存亡的危机。
尽管有种种堪忧之处,在众神的护佑下得以渡过难关的罗马人却可以回首过去觉得自傲,瞻望前来则充满信心。他们曾犯过许多错误,但他们也曾坚忍过许多痛苦;这个民族中凡能执兵器的年轻人几乎十年未曾放下过盾与剑——这样的民族是可以原谅许多错误的。近代的各民族似乎追求虽对立但又和平共存的状态,这在古代是没有的态度。在古代,不为锤则为砧;而在两个胜利者的斗争中,最后的胜利为罗马人所有。至于他们是否具有正确的判断力以善用艰辛得来的胜利——使拉丁诸部族跟罗马的关系更为密切,逐步使意大利拉丁化,以属民来对待各省人民,而不把他们当做奴隶来妄用,改革宪政,使濒临破碎的中间阶级重新恢复生机,并予强化——则须待日后始可证验。如果他们能巧妙地完成以上的结果,则意大利可望前途光明,每个有才华的分子都可在良好的环境下,在文明世界的最强大政权中展现其特有能力,由而导致罗马的繁荣。然而如果他们不能善用胜利,则其后果究会如何则殊为堪忧。但在胜利初临的此时,一切疑虑与担忧都尽行沉默;战士与胜利者从四面八方返回家园;当令的乃是感恩祭与欢宴,战士与自由民的酬偿;战俘从高卢、非洲与希腊得释返家;而最后,那年轻的征服者以极尽荣华的行列在万人空巷的罗马街道受着热烈的欢迎了——桂冠献于神前,因为,像虔信的大众耳语相传的,他的计划与行动完全由神直接指引。
[1] Propraetor,曾在罗马任次执政官,然后派驻外省,而仍有次执政官权力者。
[2] 即西班牙人。
[3] 此战的地点与时间无正确史料可资确定。地点可能即是著名的扎马地区;时间则可能是公元前202年春。以日蚀而推论其为十月十九日,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