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苦涩的面包(第6/8页)

两人的形貌和脾性也一如名声那般截然相异。艾伦一眼看去便是来自北方的乡绅,他身材颀长,双腿笔直,举止雅致高贵。他的须发曾经色如黄油,眼下却正在泛白,因为忧虑,也因为染疾的痛苦,他的脸庞开始浮现皱纹,病痛已经折磨了他三年,并且还将陪伴他七年之久,固然如此,这仍不失为一副“饱含甜美与和蔼”的面容,他的前额高而窄,鼻梁很长,仿佛出自精巧的雕琢,眼睛的颜色则宛如天朗气清时北风吹拂下的莫克姆湾㉔ 。他说话缓慢而轻柔,但并不犹豫,言语间散发着泰然自若的权威风范,很少伴随肢体动作。他有异乎寻常的耐心,几乎从不发火。多数人只是因为他的外表便已暗生倾慕、私加信赖,还有许多人最终竟决定为他献身。或许没有迹象证明他拥有机敏而非凡的智力,但他却是天生的领袖,俨然“为成就大事而生”。

帕森斯比艾伦年轻 14 岁,据说他曾改宗,在此之前差不多是一名清教徒,他来自英格兰的另一片天地、另一个阶层。他有着矮壮的身材、黝黑的面容、粗糙的头发、清澈的棕色眼睛,这是英国人的寻常相貌,但在西南部地区更为常见。处在其他英国人中间,这个地区的人民身上带有一种来自凯尔特边区的味道,但是他们的血统却可以追溯到比第一批凯尔特人登陆英伦更早的时代,也许与巨石阵、好人罗宾㉕ 的传说以及奎恩托克山㉖ 的年代不相上下。帕森斯生于下斯托伊㉗ ,他的父亲据称曾是一名铁匠。他粗大的手脚、宽厚的肩膀、水桶般的胸膛在向我们暗示,若不是成了一名学者,他大概会成为一名生意兴隆的铁匠。他的头颅也很大,五官长得粗糙而大得超出常例,在平静时看起来缺乏雕饰、几近野蛮,但人们很少能看到它们处于平静状态。这些面貌特征被内在的智力、幽默和热情点亮,得以持续地注入活力,再加上那生动而幅度极大的手势、滑润而柔和的嗓音,使他拥有了演说家的风度,与其雄辩的文辞恰相匹配。听过帕森斯讲话的人绝不会轻易将他遗忘,但他们却会轻易地忘记,初次晤面时,他们曾因为帕森斯的笨拙和粗野而介怀。做见习修士时所受的清规戒律不仅使帕森斯得以掩盖其狂热的探求精神,至少能够保持表面上的耐心,还赋予了他来之不易的,虽然偶或缺乏稳定的自控能力。他的渊博亦高人一筹。他可以在两种文风之间自由切换,这边以愤怒和讥哂的口吻书写充作战斗檄文的小册子,那里又用至为纯朴、甜蜜和最合情理的笔触,完成另一批英语敬虔著作。

表面上,几乎再没有什么比帕森斯和艾伦彼此成为搭档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了,但在六年的时间中,较为年轻的这一位却成了艾伦的左膀右臂,他曾作为特别使节觐见西班牙国王和教皇,在为成就大业而铺谋设计、磋商谈判方面,除了艾伦,世上无出其右。在所有帮手中,帕森斯有着最迅捷的舌和笔、最机敏的才智和最丰富的头脑,但这还只是促使他们相互靠近的部分原因而已。没有任何人,包括艾伦自己,比帕森斯更加狂热地笃信外国干涉的势在必行,这才是艾伦选择帕森斯的真正缘由。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点,两人都是流亡者中最为激进的不妥协分子,都以自己的方式怀着特别的热情渴望一直未能践行的殉道,更有甚者,可能只是为了重新触碰英格兰的土地。不过两人的合作还有另外一些更为深层的原因。他们的特质正好互为补充,以至于二者的力量总和远大于纸面上的单纯相加。似乎他们从对方身上发觉到了自己缺失和渴望拥有的关于家园的东西,好像一旦合作,两人便组成了中世纪英格兰所曾经拥有过的健全社会的一个缩影。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他们一起奋斗,完美合作了至少十年。这始于他们的第一次相会,在无敌舰队的幸存者们历尽艰辛返回港口后,又延续了许久,直至艾伦在罗马辞世、帕森斯在西班牙闻讯并且悲痛欲绝为止,期间从没有谁见到两人之间出现过裂隙。

1585 年秋,他们一起旅行至罗马,从此以后,二人便开始并肩工作。譬如,近来他们正合作致力于一项复杂的谱牒学研究,试图证明身为爱德华三世㉘ 的后裔,腓力二世是仅次于玛丽·斯图亚特之后最有资格继承英格兰王位的正统君主。他们已经将资料送交腓力审阅。从那以后,他们又开始用英语写作一部小册子,要为把德文特城献给帕尔马亲王的威廉·斯坦利辩护。当奥利瓦雷斯的信使抵达时,他们也许正在埋首进行这项工作,因为他们只是在三周前才获悉德文特的信息,而三周后这部著作便会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