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莫扎特服务德国帝国主义(第17/17页)
对莫扎特的关注重点存在着这些细腻的区别,显示出对这位作曲家的矛盾看法,但凡此种种,依然紧贴因战争而越发激烈的民族主义修辞。在这段时间里,很少有生活在这种压迫性政治环境里的人愿意站出来保卫文化和艺术的独立。然而,有一位著名知识分子站了出来,特别声讨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的莫扎特纪念活动。1943年8月10日,批评家马西莫·米拉(Massimo Mila)在逃离法西斯监视并加入武装抵抗运动的前几天发表了一篇文章,斥责纳粹和法西斯利用莫扎特的音乐来鼓吹两国文化联盟和智识优越论。他宣称,“军乐队阵阵吹奏,战鼓擂响,激进分子煽风点火,在这样的声音里,莫扎特只是被众多铁制花瓶夹碎的可怜的陶器碎片而已”[566]。米拉认为,法西斯和纳粹对莫扎特音乐的政治性利用抹掉了它的美学意义。他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谈到在战后,在人性从被他称为“钢铁般的暴力帝国”的压制下复苏、重新感受到涌动的精神需求时,该如何表演、如何聆听莫扎特的音乐艺术。在他的设想中一个个莫扎特俱乐部建立起来——这是致力于保卫美学领域之独立性的庇护所,唯一允许的活动将是音乐演出、对莫扎特音乐的讨论和阅读;任何功利性的活动,包括饮食,都会被禁止。遗憾的是,这种乌托邦式的理想没有实现,即便在1945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