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格格不入之人(第11/15页)

在主战前线,第五集团军的第八军已撤回德里纳河对岸,把阿道夫·冯·雷门的第十三军丢在东岸。雷门部从未能统合它辖下各部队。第三十六师从头到尾抱怨,友军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一直未抵达,使它注定吃败仗。而这支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由萨格勒布周边征集的克罗地亚兵组成),则觉得每次与塞尔维亚人打遭遇战,都注定吃败仗:“他们把外套摆在地上,然后爬上树朝我们开枪”。匈牙利地方防卫军朝外套开枪时,塞尔维亚人朝这些克罗地亚人开枪。[78]在这同时,已遭击败的奥地利地方防卫军第二十一师彻底瓦解,其装备散落战场。“很遗憾地,我们的武装部队并非全是从同一个冲压工厂冲压出来的,”霍夫堡宫以如此冷淡的话语,评论这支以捷克人为主体的师的“可憎行径”。[79]

更为可憎的行径,在后方继续上演。奥匈帝国军队惊怖于塞尔维亚游击队的攻击,愤怒于自己所受的羞辱,于是对马奇瓦地区的老百姓施予一波暴行。这场巴尔干战争充斥着不合作战常规的行径,使他们觉得施暴老百姓正当合理。部队报告,公路上埋设了饵雷,塞尔维亚平民把饮用水下毒。他们报告,塞尔维亚步兵穿上奥地利军服,用德语高声下达命令,以把奥匈士兵弄糊涂,或举白旗投降,然后把前去受降的奥地利人射杀。他们报告,有塞尔维亚伤兵从背后射杀奥地利人。他们报告,塞尔维亚前线士兵高喊“我们是你们的朋友”以瓦解奥匈军的斯拉夫人士气,或高喊“嘿,我们是克罗地亚籍的匈牙利地方防卫军”,假装成克罗地亚人(来自奥匈帝国的塞尔维亚人),诱骗奥匈军靠近,然后赏以子弹。而试图以来自奥匈君主国的行军营填补自身庞大兵力损失的奥地利人,则自己把自己搞乱。一八六六年后建立的新式陆军,包含许多德意志人士兵、匈牙利人士兵或说克罗地亚语的奥地利地方防卫军士兵,下达命令时常用错语言,因而如某军官所说的,造成层出不穷的“摩擦和敌意”。[80]

总而言之,把错全怪在塞尔维亚人身上较省事。“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怎么办?”雷门将军吼道,“他们是文化落后的民族。对付他们时,怎能坚守我们的欧洲文化,继续遵守战争法则?”[81]雷门提醒士兵要区分犯下罪行的塞尔维亚人和无辜的塞尔维亚人,但士兵通常懒得这么做。入侵部队里有这么多克罗地亚人——来自杜布罗夫尼克、萨拉热窝、萨格勒布三个军区——原因之一在于维也纳清楚这是它最后一次在激烈的宗教、文化战争里动用天主教克罗地亚人对付东正教塞尔维亚人的机会。[82]在克鲁帕尼,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士兵用步枪枪托把一群老汉和青年打倒在地,然后把还有气息者全吊死。在洛兹尼察附近,奥地利士兵抓老百姓当人质,然后在补给线遇袭后,把他们处死报复。有个奥地利步兵在遭割喉夺命后,六十名人质遭杀害,附近几个村子遭杀光。在列斯尼察,奥地利第八军以行刑队施行集体处决。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第七十三团洗劫该镇两个小时,杀人、奸淫女人,然后吊死塞尔维亚平民。师部下令“不得再有这种没必要的劫掠、破坏情事”,“因为我们终究是文明之师”,但大抵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而这主要是因为波蒂奥雷克已于八月十三日向所有部队明令展开掳民为质、吊死报复、纵火烧屋的行动。[83]后来有六十八名塞尔维亚人被发现挖掉双眼,有三十四名塞尔维亚人鼻子被割掉。以斯洛文尼亚人为主体的奥匈帝国第九十七团某士兵报告,他的部队已获批准“在各地烧杀”以压下塞尔维亚人的反抗。[84]

但这些暴行无一能止住奥地利军队的溃败。奥地利地方防卫军第二十一师垮掉,使第九师侧翼失去掩护,从而使该师也受到猛烈攻击。倒霉的是他们攻向泰克里斯时,所在的地方正是平时塞尔维亚人为练习火炮射击已测绘过的地方,因此炮弹落点惊人精准。第九师撤退,把十二门火炮留给追上来的塞尔维亚人。[85]塞尔维亚人站在采尔山山顶,看着他们所痛恨的说德语的人溃退:“可以看到他们呈纵队往四面八方退去;我们派出由步兵和炮兵组成的数个小分遣队追杀。”[86]其中某些追杀队,两个营和一个炮兵连,追上奥地利人,出手攻击。在姆拉莫尔(Mramor)东边某峡谷里,塞尔维亚人把第三十六师和匈牙利地方防卫军第四十二师部分部队逼到走投无路,用步枪和火炮猛击。才几分钟,捷克第二十八团就“死伤数百”。身手矫健得以逃脱者,像蜘蛛般手脚并用爬上峡谷的峭壁寻找生路。有两千人只身或呈小群体窝在丘陵里整整两天,才找到回自己部队的路。[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