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第5/8页)

当初,苏秦到燕国去,借过别人一百钱作路费,等到取得富贵,就用一百金去偿还他。苏秦一一报答各位曾经对他有恩德的人。他的随从的人中唯独有一个人没有得到报答,就自己上前进言。苏秦说:“我不是忘了您。您跟我到燕国的时候,在易水边,您接二连三地要离开我。当时,我正危困,因此深深地埋怨您。所以我把您放在最后。您现在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约定六国合纵相亲以后,回到赵国,赵肃侯封他作武安君。苏秦于是把合纵盟约送到秦国。秦军十五年不敢窥视函谷关。

这以后,秦国派犀首欺骗齐国和魏国,跟它们一起攻打赵国,想要破坏合纵盟约。齐、魏两国攻打赵国以后,赵王便谴责苏秦。苏秦恐惧,请求出使燕国,说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以后,合纵盟约就瓦解了。

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太子做妻子。这一年,燕文侯死了,太子登位,这就是燕易王。燕易王刚刚登位,齐宣王便趁燕王的国丧攻打燕国,夺取了十个城邑。燕易王对苏秦说:“从前先生到燕国的时候,先王资助先生会见赵王,于是约定六国合纵。现在齐国首先攻打赵国,接着攻到燕国,因为先生的缘故才使两国被天下人取笑。先生能够替燕国收复被侵略的土地吗?”苏秦听了非常惭愧,说:“请让我替大王把失地收回来。”

苏秦会见齐王,拜了两拜,俯首表示庆贺,抬头表示哀悼。齐王说:“为什么庆贺和哀悼相继来得这么快呢?”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吃乌喙这种毒物,是因为它暂时能充饥饱肚,但是结果跟饿死一样有害。如今燕国虽然弱小,但燕王是秦王的小女婿。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利益,却长期跟强大的秦国结成仇敌。如果让弱小的燕国作为领头雁冲锋在前,而强大的秦国在它的后面作掩护,来招惹天下的精锐部队,这跟吃乌喙充饥是同一回事呀。”齐王脸色变得严肃地说:“这样那该怎么办?”苏秦说:“我听说古时候善于办事的人,能够变灾祸为幸福,化失败为成功。大王如果能够听从我的计谋,就归还燕国的十个城邑。燕国无缘无故地收复十个城邑,一定很高兴;秦王知道您是为了他的缘故而归还燕国十个城邑,也一定很高兴。这就叫做抛弃仇敌,却得到磐石一样牢固的朋友。燕国和秦国都服事齐国,那么大王对天下发号施令,没有谁敢不听从您的。这样大王用虚假的言辞表示归附秦国,用十个城邑换取天下,这就是称霸为王的大业。”齐王说:“好。”因此就归还燕国的十个城邑。

有人诋毁苏秦说:“他是个左右摇摆、叛卖国家、反复无常的人,将会作乱。”苏秦恐怕得罪燕王就回到燕国,但燕王不恢复他的官职。苏秦拜见燕王说:“我本是东周鄙俗的人,没有分寸功劳,而大王亲自在宗庙里授予我官职,并在朝廷上以礼相待。现在我替大王退却了齐军,并且收复了十个城邑,理当更加亲密。现在我回到燕国,而大王不再让我当官,一定是有人用不诚实的罪名在大王面前中伤我。我的不诚实,正是大王的福气。我听说忠诚老实的人,正是为了自己;上进求索的人,正是为了别人。况且我游说齐王的时候,不曾欺骗他。我把老母亲弃置在东周,本来就是抛弃个人打算,却为别人的上进求索而活动。如果有一个孝顺像曾参,一个廉洁像伯夷,一个诚实像尾生的人,找到这三个人来服事大王,怎么样?”燕王说:“那就足够了。”苏秦说:“孝顺像曾参的人,坚持孝道,不肯离开他的父母在外面住一晚,大王又怎能够让他步行千里,来服事弱小燕国危难的燕王呢?廉洁像伯夷的人,坚持义气,不愿做孤竹君的继承人,不愿做周武王的臣子,不接受封侯的赏赐,结果饿死在首阳山下。有这样廉洁的人,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为别人的进取而活动呢?诚实像尾生一样的人,跟一个女子约好在桥下相会,但女子没依约来到,尾生一直等到大水来了也不离开,抱着桥柱被水淹死了。有这样诚实的人,大王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去退却齐国强大的军队呢?这就是我因为忠诚老实得罪了大王的原因。”燕王说:“你自己不忠诚老实罢了,难道有因为忠诚老实却得罪了君王的人吗?”苏秦说:“不是这样。我听说有个在外地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别人私通,她的丈夫快要回来的时候,那跟她私通的人忧虑了,妻子说:‘不要忧虑,我已经做好毒酒等待他了。’过了三天,她的丈夫果然回来了,妻子让婢妾捧着毒酒给丈夫。婢妾想说酒里有毒,但害怕主人要驱逐女主人;想不说吧,却又害怕女主人毒死了主人。这时她假装昏倒,把酒洒在地上。主人非常生气,鞭打她五十竹板。因此婢妾一装昏倒而把酒倒在地下,对上保全了男主人,对下保全了女主人,但是免不了被鞭打,从何见得忠诚老实就没有罪过呢?我的过失,不幸地类似这个故事啊!”燕王说:“先生再担任原来的官职吧。”燕王更加厚待苏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