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第8/9页)

鲁哀公十四年春天,在大野地方狩猎。给叔孙氏赶车的8商猎获了一头怪兽,他们认为这是不祥的兆头。孔子看见它,说:“这是麒麟。”于是将它取走了。孔子说:“黄河上再不会看见神龙背着图出现,洛水再不会看见神龟背着洛书出现,我的命就快完啦!”

颜渊死后,孔子说:“这是天老爷要我死啊!”等到去西边狩猎见到麒麟,说:“我的主张到头了!”感慨地说:“没有人能了解我了!”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知道老师呢?”孔子说:“我不抱怨天,也不怪罪人。下学人事,上通天理,知道我的只有上天啦!”

孔子说:“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使自己的人格受侮辱,只有伯夷、叔齐两个人吧!”又说:“柳下惠、少连降低了志向,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又说:“虞仲、夷逸隐居,不言世事,行为合于清高纯洁,自我废弃合于权变。”“我和他们就不同了,既没有绝对的可以,也没有绝对的不可以。”

孔子说:“不是吗!不是吗!君子最怕的是死后不能流芳百世。我的主张不能实行,我靠什么贡献给后人留下好名声呢?”于是根据鲁国的史记作了《春秋》一书,上起鲁隐公,下至鲁哀公十四年,记载了鲁国的十二公。以鲁国为中心记述,尊奉周王为正统,借鉴殷代的旧制度,上推继承三代的法统。文辞简约而旨意广博。所以吴、楚国君自称为王,《春秋》贬称他们为子爵;践土会盟,实际是晋君召周王去的,而《春秋》却避讳说:“周王巡狩来到河阳。”依此类推,《春秋》以此为准绳,褒贬当时的人和事。后代有的国君加以倡导推广,使《春秋》的义法通行,那样天下的乱臣奸贼就会感到恐惧了。

孔子任职期间审理诉讼案件,文辞上如有可和别人商议之处,绝不独自决断。至于写《春秋》,该写就写,该删就删,就连子夏这些长于文字的弟子,一个字都不能增删。弟子们学习《春秋》,孔子说:“后世人知道我孔丘的因为《春秋》,怪罪我孔丘的也因为《春秋》。”第二年,子路死在卫国。孔子病了,子贡请求探望他。孔子正拄着拐杖在门口悠闲地散步,说:“赐,你为什么来这么晚啊?”孔子因而叹息,随即唱道:“泰山要倒塌了!梁柱要折断了!哲人要凋谢了!”因而落下了眼泪。对子贡说:“天下失去常道已经很久了,没有人能遵循我的主张。夏人死了棺木停放在东台阶,周人死了棺木停放在西台阶,殷人死了棺木停放在厅堂的两柱中间。昨晚我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中间受人祭奠,我原本就是殷人啊。”过了七天,孔子就死了。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日去世。

鲁哀公为他作的悼辞说:“老天爷不仁慈,不肯留下这位老人,使他丢下我一个人在位,我既孤独又伤痛。啊!多么悲痛!尼父,我顾不得用礼法约束了!”子贡说:“鲁君难道他不能终老于鲁国吗?先生的话说:‘礼法丧失就会昏乱,名分丧失就会出现过失。丧失意志就会昏乱,失去所宜就会出现过失。’生前不能重用,死后写祭文哀悼他,这是不合礼法的。以诸侯自称‘余一人’,是不合名分的。”

孔子埋葬在鲁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都服丧三年。三年心丧完毕,相互告别而去,大家相对哭泣,各又尽哀;有的又留了下来。只有子贡在墓旁搭了一间小屋,守墓共六年,然后才离去。弟子们与鲁国的其他人,前往墓地居住的一百多家,因而把这里命名叫“孔里”。鲁国世世代代相传,每年按时到孔子墓地祭拜,而儒生们也在孔子墓地讲习礼仪,举行乡饮、射箭等活动。孔子的墓地有一顷大。孔子故居的堂屋及弟子们居住的内室,后来就改成庙,收藏孔子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籍等物,直至汉代二百余年没有废弃。高皇帝刘邦经过鲁地,用太牢礼祭祀孔子。诸侯卿相一到任,常常先去拜谒孔子墓,然后才去处理政务。

孔子生了鲤,字伯鱼。伯鱼享年五十岁,比孔子死得早。

伯鱼生了伋,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曾受困于宋国。子思作了《中庸》。

子思生了白,字子上,享年四十七岁。子上生了求,字子家,享年四十五岁。子家生了箕,字子京,享年四十六岁。子京生了穿,字子高,享年五十一岁。子高生了子慎,享年五十七岁,曾做过魏国的丞相。

子慎生了鲋,享年五十七岁,做过陈胜王的博士,死在陈县。

鲋的弟弟子襄,享年五十七岁。曾做过汉孝惠帝的博士,后提升为长沙太守。他身高九尺六寸。

子襄生了忠,享年五十七岁。忠生了武,武生了延年和安国。安国为当今孝武皇帝的博士,官至临淮太守,短寿早死。安国生了卬,卬生了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