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才子他乡老说韦端己(第5/6页)

第三首,画面立足现在,追忆江南,有今昔对照之概。“如今却忆江南乐” 一句领以下七句,一气贯注直下,笔力很是惊人。上片二三四句谓在江南时,自己尚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穿着鲜艳的春衫,衬托出健美的身材,在斜桥边随便摆个姿势,就会引来满楼的歌伎争相招揽。过片接着写风流情事,情节是“ 醉入花丛宿”,镜头却是“ 翠屏金屈曲”,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屈曲是合页铰链,用铜做成,所以叫金屈曲,以形容它的美。对翠屏、金屈曲做一个特写镜头,把“ 醉入花丛” 之后的情节遮掩住了,就让人多了一层想象。词是极美丽的文体,要想写得好,就要善于设色,要懂得调配色彩。全词以春衫的鲜艳、红袖的热烈、屏风屈曲的金碧为基色,最后却是白头的萧瑟,浓淡明暗,映带前后,情感更见悲凉。一结“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是一决绝语。所谓决绝语,就是用发誓的方式说话,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在诗词当中用上这种修辞手法,感觉就像是古乐府,非常质朴非常有力。

台湾的萧继宗教授评说这三首词的结尾,说:

此三首后结,首云:“劝我早归家” ,次云:“ 未老莫还乡” ,末云:“白头誓不归” ,实有层次,年愈老而语愈坚,思愈深而情愈苦。

堪称独具只眼。我们经常听到有些人说,时间会改变一切,但有些情感、有些东西、有些人是永远不会变的,反而是时间越久,心中的苦痛越加深挚。端己正是这样一位性情中人。

从第四首开始,转为现在时。对于第四首,明代诗人、戏曲家汤显祖没有读懂,他说:“一起一结,直写旷达之思,与郭璞《游仙》,阮籍《咏怀》,将毋同调。”一起是指“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一结是指“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是没有体悟到端己故作旷达,而内心沉痛的感觉。李冰若先生在《栩庄漫记》中反驳说:“端己身经离乱,富于感伤,此词意实沉痛,谓近阮公《咏怀》,庶几近之,但非旷达语也,其源盖出于《唐风·蟋蟀之什》。”他认为说韦词与阮籍的《咏怀》诗七十四首相近,这是对的,但说成是旷达语就不对了。

“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从表面上看很旷达,有人生苦短、宜及时行乐的意思,实际上用在这里是反语。端己的生命态度极其认真,在词中故意说跟自己生命状态完全不同的话,反而显得更加沉痛。这两句的意思就是,你干吗要那么认真啊,还不如多喝点酒,多快乐点,傻笑点。这是对他的人生态度的忏悔,更是对他的人生态度的坚持,他把人生无限难以言说的无可奈何,都表现在这首词里面了,所以根本不是旷达,而是悲凉。

第五首是对前四首的一个总结,也是端己对他现实人生的冷静观照。“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老而无成的才子,对着春光,尤其是冠盖如云作为陪都的洛阳城的春光,心中的郁结可想而知。“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魏王堤” 是指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堤坝,为当时名胜,因曾赐给魏王李泰为苑囿,故称魏王堤。“柳暗” 是说柳色转深,春天将尽了。见物候变异而心转迷,迷的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点明。他把心中无限的悲伤、无限的矛盾痛苦、无限的绝望,全都藏在心底,只是告诉你,主人公心事转迷,他的心里面有多么复杂多么难受,你自己去品咂。

过片“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是说桃花漂在澄明清澈的春水之上,水面上浮游着对对鸳鸯。自《诗经·桃夭》之后,桃花就有与婚姻、爱情相关的意义,鸳鸯当然更是爱情的象征,故很自然地,主人公想到了远方的爱人:“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个结句称得上是神完气足,情感特别充沛。

朱庸斋先生说:“韦庄之《菩萨蛮》与温庭筠风格不同。温词作风古艳,韦词作风古朴。温词‘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写无人之境,幽峭而哀怨;韦词‘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写有人之境,和谐、舒畅而静谧。可见韦庄善于搜索突出之典型景物,加以描绘,以表现当时之境况。”温词开出后来吴文英一路,韦词开出后来姜夔、张炎一路,前者秾 艳精雅中,饶蕴幽怨,后者清丽妩媚中,自寓精壮。

再看他的《归国遥》:

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罗幕绣帏鸳被。旧欢如梦里。

唐五代词,一般乐主辞从,词牌是曲子名,词的内容都与曲名相关,与后来的词既有词牌又有题目不同。这样的词,词人如果一定要加个题目,便叫作“本意”,就是词的内容即是词牌本来的意思。这首词就是一首“本意”,写归到故土,对客地人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