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才子他乡老说韦端己(第6/6页)

上片以祈令语开头,“金翡翠。为我南飞传我意”,写得非常质朴,像是民歌的感觉。接下来两句,点明所思之人身在何处,以及对当日欢情的怀念。“罨画桥” 是罨画溪上的桥,罨画溪在浙江湖州一带。但这里是用罨画桥借代江南,因为词的意象只有轻灵纤小,才有词的味道。罨画桥边,花下沉醉,是和谁呢?不必说出,说出来就没有韵味了。

过片也是因为情感太浓挚,所以根本用不到虚笔写景。最后叙写细节,“罗幕绣帏鸳被。旧欢如梦里”,写得非常炽热大胆,但又特别真挚。

端己的两首《荷叶杯》,也写得深情眷眷:

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闲掩翠屏金凤。残梦。罗幕画堂空。碧天无路信难通。惆怅旧房栊。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显然,这样的词与政治寄托毫无关系,也是讲他的一段感情,对词中这位绝代佳人的思念。最后两句“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非常平白,简直就是口语,但又非常感人,因为它能够引起很多跟他有相同经历人的共鸣。

下面这两首,不是端己很好的作品,但可以作为旁证,证明我认为端己词都有明确的时间序列的观点。二词写他中进士以后的快乐,把皇帝比作玉华真君,而自己也就飘然欲仙了:

喜迁莺

人汹汹。鼓冬冬。襟袖五更风。大罗天上月朦胧。骑马上虚空。香满衣,云满路。鸾凤绕身飞舞。霓旌绛节一群群。引见玉华君。

街鼓动,禁城开。天上探人回。凤衔金榜出门来。平地一声雷。莺已迁,龙已化。一夜满城车马。家家楼上簇神仙。争看鹤冲天。

端己中举前还有两首《谒金门》,按照萧继宗先生的观点,是写作者与一个女道士的爱情。前曾说过,唐五代时词都是咏本意,《谒金门》词牌本就是表现女道观,端己的这两首词是写对女道士的爱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一夜帘前风撼竹。梦魂相断续。有个娇娆如玉。夜夜绣屏孤宿。闲抱琵琶寻旧曲。远山眉黛绿。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君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唐代女道士,在身份上与妓女比较接近,很多唐代的诗人,都与女道士发生过感情,端己也未能免俗。其第二首,就是前人的诗话里说的,被蜀主王建抢了姬人后的追念之作。但这两首词的情感,只是淡淡的惆怅,不是那种爱人被强夺去的痛苦。“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更是在暗示女主人公的身份。因唐诗里面特别喜欢把女道士比作天仙。

另有两首《女冠子》,据词牌看应该也是写与女道士的爱情: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端己的词里,我最喜欢的是这首《思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说:“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如端己‘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之类是也。牛峤‘ 须作一生拚(pán),尽君今日欢’ ,抑亦其次。柳耆卿‘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亦即韦意,而气加婉矣。”这首词堪为韦词压卷,好就好在写得非常决绝。端己哪里是在写怀春的女子,而是借这位女子的口,写出自己一毫不肯苟且的生命态度。端己用生命的炽热与真诚,泼画出花间词的又一个高峰。